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章 兴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陈凉所提出的条件中,最要紧的一条其实不是“四州之地都由他来挑选”,而是依照梁国的地图,用一州土地换取二百匹战马。

       前面曾提到过,梁帝统治末期,滥置州郡,最夸张的时候,单只是郡的数量就超过六百个。

       南梁末期开疆拓土极其困难,又怎会多出那些郡,不过是梁帝为了设置更多的官职罢了。

       冗官太多,财政负担自然严重,而这些负担到最后依旧是转嫁到百姓头上。

       陈凉在南兖州的时候,就准备着手重新划分地界,但现在魏人正好跳出来做了冤种。

       两淮之地有多少州?

       所谓侨州郡,是南梁时期的一个政策,当时因为北地战乱,常有北地流民向南逃,其中也有大的宗族势力,南朝为了招揽这些人,便设置侨州郡安置他们,甚至允许他们不用遵守当地官衙的管辖。

       这样一来,越往后,这儿的地理划分便越复杂。

       要是瞎扳扯,别说就那么几个州,就是几十个州,也是可以凑出来的。

       当然了,魏人不可能那么傻,到时候八成还得再讨价还价一番。

       但陈凉做的就是无本的买卖,而且魏人现在什么都没付出,双方也只是签了张纸当做“盟约”,走的时候,他们想提前带走高浚,也被陈凉一口拒绝。

       不把土地和马匹钱粮给过来,他一个人都不会放走。

       而且为什么只放高浚,不放辛术,其中自然也有些计较。

       等一众魏使走后,一名黑衣男子从后堂缓缓走出,陈凉看向他,笑着问道:

       “霍先生,昨夜睡得可还舒服?”

       “承蒙将军厚恩,俊尚且安好。”

       “果然如先生所说,魏人最想要回去的,还是他们的青州刺史高浚。”

       霍俊淡淡道:

       “将军需算计好马匹数量,不可太贪。”

       “这些我都懂。”陈凉回答一句,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走到霍俊身前,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

       “昨夜跟霍先生所说的,您考虑的怎么样了?”

       “邵陵郡王虽然有心报国,可也太过无情无义,在此人手下谋事,事成他之功,事败汝之过,如何能长久下去?”

       陈凉指着外面,声音提高了几分:

       “霍将军,我陈凉虽然是一个粗人,可也看得出来,你是有本事的,留待有用之身,以保境安民,乃我等职责所在,为何偏偏要在这种人手下任事?”

       霍俊仍是沉默不语,

       陈凉后退一步,转过身,语气渐渐低沉:

       “霍将军不愿背主,我也能明白你的心思,但你看,如今国中大乱,侯景区区一北虏,也能入我大梁都城肆虐,多少百姓惨遭毒手。

       那些藩王,哪个不是手握重兵,哪个不是权倾天下,

       我且问你,侯景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在哪?

       魏人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在哪?

       要保存实力,要他人替自己做先锋顶着前面,这些都是人之本性,懂,我也懂他们的心思。

       只是...

       这天下何辜!百姓何辜!偏偏要去受天灾兵灾的蹂躏?”

       陈凉抬手指向外面,吼道:

       “霍俊,汝就看不见那城外惨死梁人的累累尸骨么?”

       这句话吼出来,霍俊身躯一震,他看向陈凉,眼里流露出几分复杂的神情,他缓缓道:

       “俊的家人,已被侯景的乱军杀了大半,俊已再无......”

       “霍将军,莫非愿意看着更多人手足分离、家人惨死么?”

       “将军率军抗魏,深明大义,而俊欲行刺杀之举,已作不义之人;而不能完成王命,又是不忠之臣,如此不忠不义之身,将军要之何用?俊又有何颜面去见大王?”

       “若是霍将军已经死了呢?”

       陈凉转过身,定定看着霍俊:“魏人必然还会大举进犯,到那时候,霍先生又如何选?”

       “霍俊已死。”

       “小人不要名利,愿以白身,跟随将军。”霍俊咳嗽一声,对着陈凉跪了下来:

       “求将军...收留。”

       下午的时候,辛枚进来报告说,邵陵王的使者来了。

       “请恕末将这里简陋,不能以酒水招待王使,还请恕罪。”

       陈凉喝了口已经凉透的茶水,看着面前的使者,没有多少再继续谈话的念头。

       魏人好歹还能狠宰一顿,他邵陵王能给什么好处?

       更何况,那名使者,正是邵陵王的儿子,萧确。

       陈凉知道这小子向来不鸟自己,怎么肯再去热脸贴个冷屁股,只是敷衍几句,便欲送客。

       但这时,萧确忽然站起来,走到堂下,对着陈凉就单膝跪下,眼里满是屈辱。

       “本侯...我此次前来,为的是恳请将军率军回援京口。”

       “京口?”

       陈凉这才有些诧异起来,按历史来说,台城未破,侯景怎么会将兵力分散出去攻打城池?

       “不是侯贼的兵马。”

       萧确看着陈凉的脸色,心里越发忐忑,他长叹一声,将另一条腿也跪下,对着陈凉跪倒下去。

       “京口城中出了叛贼,裹挟流民作乱,我带着几人出来求援,而离京口最近,还能有援军的地方,只有南兖州,

       可,可南康郡王不肯见我!”

       “求陈将军开恩,往日是我年幼无知,是我蠢,”萧确用力磕头,声音嘶哑:

       “不久前,大批勤王兵马离开京口,去蔡洲与西南诸勤王军汇合,京口兵力空虚,家王仍镇守京口,准备率军押送粮草,作第二批兵马出发。”

       “可城中流民忽然群起为乱,不知道人数究竟有多少,他们占了武库和城池,我迫不得已才逃了出来,来...求援。”

       萧确跪在地上,态度不似作假。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萧确,陈凉眼神平静,在心里默默思考着。

       借着这个机会,似乎可以把邵陵王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自己手上已经有了南康王,宗室的名头已经够用了。

       再来个邵陵王......

       陈凉本能地就不想去救,因为眼下他虽然掌握了辛术和高浚两人,可仍得率军与魏人对垒,天知道京口到底是什么情况。

       要是带回去的兵马少了,那也没法平叛,若是率全军回援,那岂不是把北边好不容易保住的部分疆土全留给了魏人?

       “还请侯爷在客舍暂且歇息,这事,末将得去找人商量商量。”

       送走了萧确,陈凉有些疲惫地揉着眉头。

       辛枚站在门口问道:

       “将军,您一直没吃饭,要不要卑职派人去弄一些吃食来?”

       “不用。”

       陈凉想了想,又喊住辛枚。

       “你跟我外面走走。”

       残破的官衙被临时改成了将军府,陈凉平时处理事务都在里面,算是他的办公室。

       外面的街道干净,有人正在打扫着。

       虽然魏人退了,但也留下了许多流民,这些人无处可去,再加上天气寒冷,若是不管他们,这些人在几天之内便会冻死许多。

       但好在,修筑城池、改善经济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民力,陈凉需要这些流民,便先让人每天放粮,在城中各处设粥棚,至少能让这些人不饿死。

       而后,又让这些人先干活,搭起简陋的房屋,将多余的棉衣棉被等物发给他们御寒,每天还有大量用于烧火取暖的木材被送到各处。

       虽然数量都不是很多,但也勉强能让他们先熬过这段时间。

       不管陈凉的目的如何,但这些人,大部分好歹都能活下来。

       在城中的诸多粥棚中,有一处粥棚里面,正在忙碌着的几个人却都穿着一身青白道袍,见人都先低头施礼,念声“贫道”。

       为首的人,正是那名叫李观世的道士。

       他师妹也在旁边帮着忙,只是他身后那几个同样穿着道破的,却似乎是他新招揽的。

       每个人每天能领取的粥都是定量的,查的很严,一旦抓到冒领和重复领粥的人,先痛打一顿,三天内不再给粥,不管死活。

       若是有人闹事,粥棚附近站岗的那些士卒都是南山营将士,毫不留情,直接拔刀斩杀。

       乱世用重典,死了几个人以后,流民们就老实了,而且粥棚给的粥,确实足够让人勉强吃饱肚子了。

       若是质疑粥太稀,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去将军府告状,一旦被陈凉知道,负责施粥的人会被严惩。

       几个道士忙完后,正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忽然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他们的位置上,那几个道士竟也不气不恼,对着陈凉道了声万福,又问道:

       “施主可是饿了?桶里还剩些米汤,不如全盛来,给两位吃了?”

       “也好。”

       李观世忙的脚不沾地,转头看见几个新收的徒弟都没了身影,以为他们都去闲坐偷懒了,便骂了一句,转身过去,正好看见陈凉正坐在那里喝着冷粥。

       一时间,慌的他赶紧跑过去,躬身笑道:

       “将军怎么来了?”

       “你收的徒弟?”

       “是,几个不识字的乡野庸夫,将军莫要生他们的气。”

       “倒也都是不错。”陈凉喝完粥,顺手把李观世搀扶起来、

       “等这次回去吗,南兖州的道观,就要开始建了,我会给你们建三座道观,这之后,你就得自己筹钱,自己建新的道观。”

       “这...这,多谢将军大恩!”

       “咱们南地百姓久为佛说蛊惑,将身价财产都轻掷给佛门去修那金身,岂不可笑。”

       陈凉拍着李观世的肩膀,叹息道:“如今,魏地以西,楼观道正要兴起,可那也是北地的道,我南地,岂能没有修道之人?难道叫那修来世的邪说占了人心?”

       “李道长,你出身茅山,乃是陶先生所传弟子,还请道长立教,以正南地黎民之心。

       至于,这教名么,”

       陈凉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不如就叫纯阳宫。

       以后呢,请道长去放心的......传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