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30章 善后事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之后的事就很顺利了,在毕庆春和东海人的“劝说”下,程从杰顺从地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一份是献土归宋的协议,程毕二人都签字花押按了手印,还盖上了知县大印。

       当然这只是个幌子,是用来要挟他们的筹码。正戏是之后的《东海即墨友好通商条约》,列明了之前和毕庆春“谈妥”的几条,还有一系列注意事项和附加条款,都是由饶文辉这个前律师亲自起草的,绝无漏洞。不过写这么详细其实也没什么大用,现在他们的把柄握在东海人手上,东海人想干什么他们还能反抗?

       只是东海人并不想把他们逼得太紧,万一撕破脸狗急跳墙,引来了别地大军讨伐,那东海商社还真对付不了。再说了,索要过多战利品,东海人也消化不了,这些条款里,真正重要的,是可以在即墨范围内自由招募劳工而不被官府盘查的权力。

       人口才是东海最重要的资源,地盘并不太重要,第三条索要的那些土地,只是提前在法理上占下,现在东海商社并没有直接施行行政管理的能力。

       就连之前毕庆春为保命而“献出”的程从杰的私财,东海人也并没有去强取,只是强行卖给程从杰一个玻璃白酒瓶,换了他价值2000贯的铜钱和贵金属。程从杰摸着那个晶莹剔透的瓶子,颇为惊喜的样子,居然还支支吾吾询问能否再买一个,被韩松一眼瞪了回去,然后把价格提升到了3000贯。经由此事,史若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决定回去督促非金属组进一步加快对玻璃制品的研究。

       签订协议之后,东海人干脆要在程宅“借住”几天,程从杰没办法,对下人们吩咐了一番“今天的事谁也不准声张”,让他们准备一些酒菜,请东海人吃饭。

       几名义勇队去厨房“帮忙”,实际上是在监视厨师们。不过他们本来也没下毒的心思,只是有些惊慌,心不在焉地做了几道菜送了上去,味道一般,但吃的人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无所谓了。

       ……

       “来来来,明府,赞府,我敬你们一杯。压压惊,别紧张,从此之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嘛,这点冲突只是小事,以后你们就会发现,发财的机会,可是比以前还要多啊!”

       史若云举着酒杯,娴熟地对着程从杰和毕庆春二人说。

       宋时宴会的规矩是分餐而食,不过程从杰他们受蒙古人的影响,已经改成聚餐制,正好也符合东海人的习惯。只是史若云一个女子不是以妓而是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和他们同桌而食,还是让他们很是别扭,只能勉强应和下来。

       假意寒暄了一会儿,史若云又开口问了一个东海人很早就产生疑惑的问题,那就是程从杰他们和陈家到底有什么恩怨,以至于连与陈家合作的东海商社都看不顺眼?

       程从杰与毕庆春对视了一眼,后者犹豫了一会儿,开口说:“唉,都是些陈年旧事,不值一提。

       这事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明府和我都是乳山人,当年和老姜万户家沾上些关系,就投了他家的队伍。哦,老姜万户就是如今统管潍、莒、密、胶、宁海五州的姜思明姜万户的父亲,是益都李恩府手下一员大将。

       后来呢,李恩府去南边征战,姜家军也去了,我们自然也要随行。不过我们那时驻在乳山,前往楚州有千里之遥,便借助胶西县的水军运送。

       胶西彼时由李恩府之兄李福一系经营,李福及次子李通已殁于楚州,由长子李应主事。此次南征亦是为李福报仇,李应自然配合,派了手下水军来乳山运兵,而那陈山,便是李应手下一员水师准备将。

       当初运送明府和我去南边的,便是这陈山。

       这陈山当初在船上,就颇为刻薄,后来到了楚州,又多次与我们争粮草。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最可恶的是,后来战事失利,那陈山见宋狗……宋军凶猛,竟然不等我们兄弟上船,就拔锚起航了。

       还好我们兄弟命大,九死一生逃了回来,还在途中搭救了老姜万户的次子、现宁海州刺史姜思聪。之后程明府有幸入了老姜万户青眼,擢升为百户,又屡立战功,后来姜万户统领潍莒密胶宁海五州,便让程明府来担任即墨知县。

       没想到,到了即墨,却发现陈山那家伙已经在即墨城扎下根了!原来他临阵脱逃之后,走了李应的关系,并未行军法,只是贬为民,在即墨城置地住了下来,还做了海商,颇为红火,真是没天理啊。

       而且这陈山仗着李应的庇佑,处处与我们作对,李应是益都李府君的亲戚,在胶州又很有根基,姜万户也只能让他三分。

       不过之后也没什么大事,这次还想着能扳倒陈家,没想到得罪了诸位,唉,这杯酒就算为各位赔罪了,我先干为敬。”

       史若云有些惊讶,那陈老爷子她听王泊棠提过,挺和气的一人,没想到还有这种黑历史,不过这毕庆春语焉不详,说不定其中还有内幕。

       之后也没多喝,这二十多人的派遣队在程从杰家住了几天,看着他们处理好手尾,没有异动,便回东海了,回去之前顺便用一百贯买了一处小院子,作为东海商社以后在即墨城的办事处。

       ……

       派遣队回东海后,向统合部汇报完情况,就赶上了义勇队的葬礼。

       这次东海商社虽然大获全胜,但并不是没有损失的。义勇队没有装备护甲,对战的时候难免受伤,此战共有十七人伤亡,其中十人只是划破皮流了点血(包括一名股东),另有五人受到了较明显的创伤,不过经后勤组专业外科大夫的治疗都已无大碍了,但还有两人运气不够好,一人是被箭射中面门当场死亡,另一人戳中腹部后救治无效死亡。

       幸运或者不幸,这是东海商社第一次发生自己人死亡的事故,事后处理必须慎重。为此高正与孔嘉谊争执不下,前者要对俘虏执行十一抽杀令以示惩戒,后者则强烈反对,表示必须经过审判,找出真正的凶手。

       但这两条其实都是扯淡。前者太狠不利于统战,后者执行难度有点高,混战中都在拼命,谁知道具体哪一枪是哪个人刺的?再说了这是战争,不可能把责任派到具体某个士兵头上吧?真正的战犯都被放回即墨城了啊……

       最后经过统合部和稀泥,决定仿当初海盗公审大会的旧例,让俘虏们自相揭发,选几个首恶和兵怨过大的头目出来干掉,告慰牺牲战士的在天之灵,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将俘虏收为己用。

       呃,“在天之灵”这个说法是文化部的杜松林提出来的。

       杜松林穿越前是个小说写手,穿越后,与别的股东纷纷在物理层面创业不同,他却专注起了精神领域的研究,平日里在劳工中神神叨叨的,还真忽悠到一批人。对此不少股东颇有微词,但他这一套也确实有些效果,很多时候一些劳工你怎么跟他讲道理他都阳奉阴违,杜松林一过来附会于鬼神他们反而就慎重起来了。没办法,谁让现在的老百姓不信主义只信神呢?

       所以,战后杜松林自然就参与到葬礼仪式的制定中了。

       经财政部、安全部和文化部一番讨论,制定了一个简洁而肃穆的葬礼流程。

       他们在鳌山山脉内选了一处风水宝地,作为东海商社牺牲人员的公墓。此处风水之所以好,主要是因为周围没平原,难以开发,不会占用耕地。

       五月十七,东海堡外,义勇队驻地。

       随着长长的一声号响,送葬的队伍开始行进了。为首是十名股东,中间是抬着棺材的胡福生、王黑炭两伍,他们因为战时表现最好,得到了为战友抬棺的荣耀,之后是战争中受伤的五人,再后面是其它义勇队员,排着整齐的队列。

       队伍先向北,经过战场遗迹,在此停下致敬,然后向西到达东海公墓。

       公墓里,杜松林带着几个随从已经在等着了。在他们的指引下,义勇队一人一锨土,现场挖好了墓穴,将牺牲的队友安葬。这两人都是单身流民,没有家属,也就省去了不少环节。

       之后,在肃穆的哀乐中,杜松林开始念悼词了。

       “……他们为商社而战,死后将登天尽享极乐。天上有宽阔的道路,有鳞次栉比的百丈高楼,这高楼竟是以晶莹剔透的水晶造成,走在路上,便能看到楼里的金银珠宝首饰华服,走进去便能拿到。若是走累了,有日行千里的巨鸟和铁马,可以载他们前往四方。若他们不想出门,也可住在宽敞的屋子中,一挥手就能将屋子点亮,一挥手又能让屋子完全暗下来。他们坐在屋子中,就能看到最美的美姬表演的歌舞,他们动动指头,就有天使将最美味的饭菜送上门来……”

       杜松林描绘着天堂的场景,听得义勇队员们那是一个心生向往,差点口水都流出来,不过这场合太肃穆,旁边的东家们听着都忍不住哭出来了,他们自然也要做出一副悲伤的表情。

       念完悼词后,虎蹲炮放了两发空炮,全体敬礼,此次的葬礼就这么结束了。

       之后回到驻地,高正来宣布了此次的奖励。全员根据表现不同有5-10贯的奖赏,负伤者额外奖励5贯。战死者有50贯的抚恤,由于死者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故这总计一百贯的抚恤,一半归入教育基金,另一半由全体义勇队平分。

       这下子义勇队的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说虚的都没用,当兵不就是为了钱嘛。这些钱差不多是几个月的饷钱,在不久前还是赤贫的他们看来也是不小一笔钱了。其实安全部一开始想做些徽章搞个授勋顺便省点钱的,不过现在工业部还没搞出制作徽章的技术,只能作罢了。

       此役过后,安全部决定加强义勇队的配置,至少要每人装备一件胸甲,并制造更多更大的火炮。而扩大义勇队规模的提议也得到了统合部的认可,只等大会批准了,现在是消化胜利果实的关键时机,正需要更多的武装力量。

       下阶段,东海商社的主要任务是,派出小组侦查清楚即墨县境内的人口和资源分布情况,尽可能招募各类劳工和工匠,尤其是水手,毕竟南下的考察组已经快回来了,这次他们应该会带回一条新海船回来,不能船回来了却没人能开啊。

       1256年,六月廿二,黄海海面。

       “那程从杰就是个无赖子啊!”

       陈家商船上,陈一成拍着船舷,对旁边的魏万程、陆平、许嵩涛三人说。

       这几个月,陈一成带着东海三人组在庆元府及周边痛快地游览了一番,几人的交情都加深了很多。前不久南风起了,他们在南方也呆腻了,所以早早就启航北上了。

       此时蒙宋双方已经在江淮一带打起来了,来往的商船却丝毫不受影响,不论是北人在南还是南人在北,都来去自由,毫无限制,也是没谁了。

       眼看着快到胶州了,他们纷纷到甲板上打望起来。魏万程趁机忍不住问了陈一成一个东海人都想知道的问题,那就是陈家和即墨知县程从杰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

       没想到陈一成脱口就骂起程知县来,丝毫不顾忌。

       “那程从杰,还有他那师爷毕庆春,在乳山时就是游手好闲的无赖之辈,后来投了姜房的队伍,仗着和姜房有点亲戚关系,更是横行乡里,肆无忌惮。

       后来李恩府为其兄长报仇,南下伐宋,姜房当时是李恩府手下大将,不得不也跟着出征。

       但姜房借口路途遥远,迟迟不肯出兵,当时经营胶西的李应李公,不得不挤出船只,载姜家军南下应战。我爹当时也在李公手下管着几艘船,帮着运了一批,其中就有程从杰他们。

       这群姜家军到了南边,作战时畏缩不前,祸害百姓倒是一把好手,我爹看不过去,劝止过他们,甚至还闹得打起来过。

       再后来李恩府作战失利,北军大溃,我爹去接引溃军,又遇到了程从杰他们,他们抢了无数财物,定要全装上船才肯走。当时宋军已然接近,我爹为了顾全大局,只能抛下他们带着一部分溃兵先离开。

       没想到回到胶西,那程从杰居然恶人先告状,说我爹临阵脱逃,那姜房也偏信于他,李公没法子,只能让我爹解甲归田。我爹恼怒异常,从此不过问兵事,在即墨定居下来,只做些海商的生意,到了我这一代,便连些海匪都对付不了了。

       之后,姜房名义上归益都李府君节制,但实际上听命于蒙古人,蒙古人让他做了万户,统领潍莒密胶宁海五州,其中最富裕的胶州本是李公在一直经营,封给姜房显然是不安好心。

       姜房在胶州与李公明争暗斗,又让程从杰当了即墨知县。程从杰一到任,就肆意刮取民脂民膏,要不是我爹带着本地乡绅与之相抗,即墨早已是民不聊生、流民四起了,哪能像现在这样还有余力吸纳流民呢?”

       听着陈一成不断爆着猛料,东海三人组都大张着嘴,心里赶紧记下来,等回去报告给管委会。

       他们现在乘坐的,是一艘今年才下水的中型福船,旁边还有另一艘同样型号的船,正在和他们并驾齐驱。

       此次去南宋,陈一成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给东海商社买一条新船。明州造船业发达,随时有现成或者接近完工的船只出售,陈一成带着东海三人组去船厂转了一圈,很快相中了一艘四百料的福船。

       这艘船长约二十米,杉木制造,两头高,前后三根桅杆,其中中间那根是主桅,高度达到了十五米,前面那根艏桅只有十米,向前斜插着,最后那根艉桅则相当小,只是配合尾舵转向用的,属于典型福船形制,只要两千贯。陈一成看着有点眼热,想想自家原来那条船也有点旧了,干脆卖掉换新的吧,于是跟船厂一次订了两艘,还打了个九五折,划算极了。

       东海三人在明州人生地不熟,在陈一成的帮忙下才把带来的几样宝物出手,只卖了两千四百多贯,又根据陈一成的建议,买了些南洋香料和檀木带回去,总共也没多少。剩下的货舱全堆着陈家的货物,算下来陈一成送了这条船,不但没赔还赚了不少。

       当然陈家出的力也是最多的,主要是人力。光凭东海三人肯定是没法把船开回去的,他们在陈一成的指点下,去明州“人才市场”上雇佣了五个船工,这些人都只认钱不认雇主,只要给够薪水,别说去北地,就是去日本高丽都没问题。有了这五个船工,陈一成又把他那条船交给他家人操控,自己带了三个自家船工过来帮忙,才顺利把船开起来。

       这时候中式帆船易操控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个位数的船工就能成功操控一艘船,要是换了同级别的西式软帆船肯定是做不到的。

       两艘船乘着南风一路前行,经过海州的时候,这里相比去年又大变样了,不少因战事而流离失所的流民聚集在此,陆平和许嵩涛挑了十二个懂操船的和会点手艺的,让他们洗干净上船一起走。

       之后顺利到达了胶州,陈一成指挥船队在大沽河东岸的码头上停下来,码头上的税吏看到陈家的旗号,笑盈盈地迎过来。陈一成也很上道,就算是熟人也照样塞红包,然后让人把早已准备好的货物交给税吏带走。胶州这边入关也是收的实物税,而且并没有像南宋那样还要装模作样“和买”一下,税吏大部分还算好说话,抽税比例并不高。

       这时候东海人才知道胶州码头居然也是分势力的,西岸码头由姜思明家经营,东岸码头由李应家经营。按理说这种多头管理会造成管理混乱,但实际上两家相互竞争,不断降低入口关税,却在事实上促进了胶州海贸的发展。要知道,当年李应之父李福垄断经营胶西县的时候,可是对入口货物征收高达50%的实物税呢,现在却降到了10%的水平,可以说非常优惠了,像陈家这样跟李应关系深厚的,更是象征性交一点就行了。

       帮陈家卸完货物之后,归心似箭的东海三人组直接拔锚启航,绕过青岛区域向东海驶去。

       路上,他们“恰巧”遇到了正在周围巡逻兼打渔的海军组训一号。

       实际上并非恰巧,海洋部估摸着他们就快回来了,这段时间里一直派遣训一号在必经之路上等待着。到了今天,果然见到了一艘新船驶来,用望远镜仔细一看,桅杆顶上挂着的正是熟悉的辣椒土豆旗——能在船上挂出这种独特旗帜的,也只有去年南下的陆平他们了。

       在日常训练的同时,训一号也做好了迎接的准备,现在确认故人归来,当即在虎蹲炮里塞了一小点火药和一堆废布条,放了一发礼炮。

       伴随着硝烟和巨响,布条漫天飞舞起来,倒真是有了点隆重的样子。

       “这群混蛋,都搞出火炮了啊……”

       见到了久别的同志们,三人立刻就泪眼朦胧起来,赶紧指挥船工开过去,又喊又叫,有了些胜利会师的感觉。

       训一号放了个小船下来,自己跑回去报信了。小船上是张船长和韩松,划过来爬到了福船上,一见面就给了他们一个狠狠的拥抱,然后把他们引领到了东山南一处小港湾里,这里水比较深,东海商社在此建设了一个临时码头。

       魏万程下船,这次没有晕陆的症状了,他跪在地上,夸张地做了一个亲吻大地的动作。陆平在船上指挥雇来的船工和工匠次第下船,这些新劳工忐忑地看着自己的新家,又发现了西边巨大的东海102,惊呼起来。

       而许嵩涛打量着这处港湾的情况,皱了皱眉头,似乎有点不满意,转头对张船长说:“船长啊,你们到底还是决定用这里当基地了?”

       当初他出门之前,海洋部里就在讨论未来舰队的母港所在了。东海地区虽然海岸线长、港湾众多,但往往能避风的地方水太浅,水深的地方直面海风,两个都满足的地方背后是山难以建设配套设施,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今天他们停靠的这处小港,就是当初挑选出来相对靠谱的几个选项之一,只能说勉强可用,却算不上真正的好港口。

       张船长挠挠脑袋,说道:“没办法啊,选来选去只能选这里了,水深足够,东边又有个小山能稍微挡一下风,现阶段停这些百多吨的小船是够用了。”

       许嵩涛叹气道:“现在是够了,可未来要是换了大船,又得换地方。”

       张船长哈哈一笑,往他肩头一拍,说道:“不用担心,我们已经把青岛拿下啦!以后就是有千吨、万吨的大船,照样有足够的海军基地!”

       听到这里,魏、陆、许三人都是一惊,陆平吃惊地开口问:“你你你们……拿下了青岛?怎么做到的?难道在我们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们开出了什么金手指不成?”

       “哈哈,没什么嘛,只不过是即墨知县犯傻来找事,被我们揍了一顿,只好把青岛地区‘暂且’交给我们管理了嘛。这时候青岛又不是什么大城市,只不过是鸟不拉屎的破山区,都没几个人,不算什么啊。”

       随后韩松把最近发生的事情跟他们简单说了一遍,听得他们大张着嘴,看来外出一趟真是错过不少好东西啊。

       “也就这样了,我们虽然同程从杰达成协议,可以插手青岛地区的管理,但是也没法真的大张旗鼓去干什么事,胶州湾地区太敏感,虽然现在青岛那里没什么人,但是如果我们真敢明目张胆建设海军基地的话,一定会引发胶州方面的干涉的。”韩松总结道。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最优良的海湾之一,它由三个半岛围成一个心形,即红岛、黄岛和青岛。北边的红岛周边全是浅滩,是个农业基地,而南边的黄岛和青岛是崂山的余脉,周边有不少陡峭的海岸,适合做港口的地方很多。尤其是湾口两侧的青岛和黄岛港区,不但是优良深水港,背后的山区还挡住了东南方向的海风,所以后世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

       不过那是海洋时代的事,现在的大多数海船都可以直接驶入胶州附近的大沽河,根本用不到深水港。所以内河交通发达,周边又有广阔的平原,人口稠密的胶州才是北方第一港,而地形崎岖的青岛不适合农耕,几乎没有居民,只有几个小渔村。胶州是姜家和李家的一大财源,对胶州湾内部盯得紧着呢,东海商社虽然对青岛港垂涎欲滴,也只能暂时忍着。

       扯远了,眼下最大的事还是三人组的回归。

       靠岸之后不久,附近的东海人闻讯都赶过来了,热烈欢迎归来的英雄们。张正义拉着他们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李如南带人安置新来的劳工去了,海洋部的人围着新来的福船爬上爬下,讨论着应该安排谁上船,该在哪里安装炮位,甚至连叫什么名字都争论起来。

       第二天,东海商社召开了临时全体大会,主要内容是为南下三人组接风,同时由他们对南方情报进行汇报。会上通过了海洋部提出的以新福船为旗舰组建“东海第一舰队”的提案,并责成商务部和海洋部研究今年冬天南下进行自主贸易的事宜。

       不过现在全社上下总共就3门虎蹲炮,60mm火炮还没影呢,只能先拿虎蹲炮练练手。需要的人多也不怕,海军组现在正愁没地方培养水手呢,所以一股脑塞了三十人上船,轮流上岗,以熟悉实地操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