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学术圈扬名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一般期刊收到论文,审稿就要花一个月时间,但面对陆晓这篇论文。

       就连顶级期刊《自然》,都不敢太耽搁时间。

       因为陆晓制造麦田怪圈的新闻,已经出现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很多媒体的封面图片,就是陆晓制造的三幅图。

       这种情况下,《自然》期刊如果迟迟不答复,那陆晓很可能选择其他期刊,或者直接发表。

       眼看无法阻止陆晓公开论文,那为什么不把论文就刊登在自己期刊上呢。

       这样对《自然》也有莫大的好处。

       本来想阻止这篇论文发表的一些人,最终见大势已去,只能不再干涉。

       不过相关研究却一直在进行,希望找到这篇论文,和天基武器有关联的地方。

       陆晓是在第三天收到回复,《自然》将在几天后的最新一期期刊上,刊登陆晓的论文。

       而且那张麦田怪圈图片,还会放在封面上。

       可以说,陆晓想要宣传夏国文化的目的,已经达到一部分。

       作为影响全球无数科研工作者的顶级期刊。

       至少几十上百万人,都会第一时间看到这个封面。

       再加上无数媒体报道,已经有无数人看到图片了。

       此时大家就等着麦田怪圈论文公开,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待论文发表期间,陆晓还去了一趟深城,主要目的是看看代工的无人机制造情况。

       这次海外销售,分出了不小利润给大疆公司。

       因为用了他们销售渠道,还有开放无人机给其他公司贴牌,大疆公司以前从来没有过先例。

       本来一些大疆公司管理层,也想就让陆晓把技术用在他们无人机上。

       可后来考虑到万一真的在国外搞出大乱子,导致大疆公司被牵连,恐怕会得不偿失,这才决定让夏为科技顶在前面。

       赚的钱大家一起分,风险还是不要一起扛了。

       陆晓也有自己建工厂的想法,将来所有产品都自己生产。

       不过现阶段,还是要依靠其他公司。

       比亚蒂组装厂流水线上,一台台无人机在工人的手中,贴上夏为科技标志,最后打包装箱。

       对外销售的大疆官网上,也单独开通一个展示位,介绍新型无人机并开启预约。

       虽然新款无人机其他参数都和原本的大疆无人机差异不大,但多了一个制造麦田怪圈的功能,就多出了1000美刀。

       这依旧挡不住不差钱的外国人。

       单独的配件目前还没有销售,陆晓打算先用无人机组装版赚一波快钱,后续再提供挂载版本的超声波发射器。

       超声波发射器便宜一些,多花500美刀,大家可以买来挂载在任何无人机上

       但实际成本,只有七八十美刀左右。

       同样是好几倍利润!

       并且这个装置,陆晓准备挂在自己的官网以及自己公司申请的国外电商网站网店内。

       国内也会销售。

       陆晓在京城参加完农业有关会议,知道很快就要出相关规定,禁止普通人对农作物使用破坏性超声波。

       另外国内不久后会上架农作物生长加速版本超声波仪,还有超声波版无人机。

       超声波仪根据不同功率,覆盖面积不同。

       有的只有手电筒大,有的有脸盆那么大。

       最终可以让农民用根杆子,将超声波仪器挂在农田角落,对准农田固定发射超声波。

       因为需要重新设计,陆晓已经给以前超声波雷达组装的工厂比亚蒂代工厂发去订单,都不需要陆晓单独设计,让工厂重新开模设计就好,陆晓会给一笔设计费。

       蓉城那边,彭方存也传来好消息。

       商用版本超声波自动建模仪器,也设计完成,现在需要找工厂组装,一些配件也要单独开模生产。

       一事不烦二主,陆晓就待在深城,把超声波自动建模仪器,也交给了比亚蒂代工厂。

       比亚蒂代工厂名气可不小,比起富土康现在差距也不大了。

       倒车雷达也是车类配件,现在虽然花样变多了,其实还是改造倒车雷达罢,这是比亚蒂的老本行,他们甚至还在造车。

       警用装备稍微复杂很多。

       但这是彭方存设计,一些关键配件,采购自保密的工厂,都是彭方存帮着联系,陆晓没费多少功夫。

       做完这一切,夏为科技,总算要拿出几项民用产品了。

       以前陆晓虽然赚了不少钱,但都是从特殊渠道获得,靠的是他的技术换钱。

       现在,才真正把产品推向普通人。

       银行账户里躺着的30亿现金,陆晓也准备使用。

       他要在蓉城那块一百多亩的地上盖楼。

       为以后的工人们准备。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设计,陆晓没准备把这里当总部。

       将来真要建设总部,陆晓甚至倾向于自己建一座新城!

       就普通的大楼,稍微有点设计风格,陆晓准备拿来当以后的工人生产车间。

       以前陆晓其实不太懂为什么,工厂一定要修建在很偏僻的地方,大多都是铁皮房子,地板就是绿色的环氧地坪漆。

       工人的居住环境也堪忧,工厂附近根本没什么娱乐场所,想看电影都找不到地方。

       慢慢长大后,才知道,这都是资本家为了节约成本才这样做的。

       工厂用地选在偏僻的地方,便宜啊!

       铁皮房子更便宜。

       所以轮到陆晓来当资本家后,他就打算改一改风气。

       是写字楼无法满足普通工厂的需求吗?

       肯定不是!

       现在陆晓要建的写字楼就在蓉城高新区,以后这里会变得很繁华。

       到时候陆晓的工人,就在写字楼里上班,和其他白领也有差不多的待遇。

       而且他的工人即便是从事流水线工作,因为产品利润高,待遇肯定也更好。

       可能有人觉得住在这样的市区内,生活成本比较高,工人可能还不愿意。

       但都是扯澹,工人如今的收入,比白领还高了。

       这还是大量利润都被资本家赚走,君不见南方各个工厂老板,住着大豪宅,包着小秘书,生活过的多潇洒。

       就算生意不行了,工厂经营出问题,但老板儿依旧大富大贵。

       说好共同fy呢,结果工人们辛辛苦苦赚小头,不少有关系有渠道的老板儿们,赚走大部分利润。

       关键是赚了钱,也不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工人待遇。

       当然以后情况会很大改变,因为老板们招不到人了,居住环境要好很多,工人的宿舍没空调大家都不愿意去。

       建写字楼可是大师,夏为科技小猫两三只,本来陆晓根本找不到人帮忙。

       但后来陆晓躺平了。

       操心那么多事情干嘛,陆晓最后给陈大秘打了个电话,把自己的需求说了说。

       当然陆晓肯定不会只说自己建写字楼要全部给工人上班用,其中还夹杂了比如这里以后会引进很多高端人才,大家研究操作系统之类的话。

       陈杨马上表示陆晓不用操心,甚至差点把陆晓建房款都给免了,一切用贷款。

       好在陆晓虽然占了一点便宜,但也不会死皮赖脸什么都白拿。

       建设设计费用都要给,只不过管理监督的人,实在没有,就让陈杨帮忙想办法。

       将来如果有人贪污,或者建楼的时候出什么腐败,也都让陈秘书收拾。

       陆晓相信,谁敢坑他,后果会很严重!

       就在陆晓理清了夏为科技几项商品制造,修建大楼的杂事后,《自然》期刊最新一期终于发布了。

       像是各个大学实验室,都会订购这本期刊。

       到了期刊发售时间,会将期刊会邮寄给订购机构和用户。

       同时,网络上也会更新电子版。

       毕竟现在纸质的期刊,更多的时候是放在图书馆留档的,很多人看期刊都在网上看了。

       一时间,全球无数人都开始关注麦田怪圈现象。

       而陆晓,也出现在无数人视野里。

       可以说横空出世,也不为过。

       以前陆晓可没有多大成果,国内发表过邮差公式的数学类论文,没有引起多大轰动。

       什么双金牌、高考状元,在顶级科学家眼里,还都是小孩子过家家。

       但这次可不一样,陆晓写了一篇重量级论文。

       全球最厉害的期刊之一《自然》当头版刊登,这绝对是已经经过验证,论文没有任何问题。

       也就是说,大家终于能知道“麦田怪圈”到底是什么原理。

       自己也能制造麦田怪圈。

       其他科学家,还会考虑,通过这篇论文,对自己的研究没有没有帮助。

       一篇顶级论文的发表,基本代表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界的研究热点方向。

       陆晓终于“出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