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求追读)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这次带过来的声呐设备属于小型声呐,接收和发射是用外接线路连在一起。

       而且外观上,发射超声波装置是球体,接收装置是能够旋转类似于地面锅形雷达那样的有弧度。

       在潜艇上,一般都是把声呐装在头部或者尾部。

       有一些飞机上也有声呐雷达,比如日不落国有两款飞机,费尔康预警机、猎迷预警机就是把雷达融入到机身里。

       飞机正前方的脑袋顶着一个球,还有就是“大盘机”,飞机的中间部分是个圆盘。

       陆晓将数据线和超声波接收装置连接在一起,另一边王猛也启动了发电机,开始给仪器供电。

       现在是测试阶段,随便对准任何方向发射超声波都可以。

       陆晓就对着面前的大山,启动了仪器。

       他们见陆晓摆弄电脑和仪器,还以为陆晓就是普通工作人员,负责操作设备。

       不过彭方存的态度,很快让众人感觉到陆晓的不简单。

       “陆晓怎么样,能使用吗?”彭方存询问道。

       “嗯,使用没问题,不过要覆盖这么多大山,角度要选好,除非我们能去最高的山顶,否则搜索的范围有限。”陆晓说道。

       仪器启动,超声波激发。

       陆晓的耳朵马上听见了超高频率的声波,他确信其他人绝对听不到。

       可惜他的大脑又没有编程,没有成像建模软件,自然不能识别信息是什么。

       要想让大脑和电脑一样,起码要在大脑里进行编程,安装实用的软件。

       或者把基因编程,学习蝙蝠。

       制造一个特殊器官专门识别超声波。

       这暂时是不可能的,大脑神经元工作原理和二极管不同,陆晓也没办法控制神经元工作,倒是将来可能研究大脑外接芯片,间接实现这种随时转化超声波成像的功能。

       陆晓将所有注意力放在电脑上,他的这台电脑只是稍微高档的外星人品牌电脑。

       勉强能处理一部分数据。

       根据电脑性能,陆晓在软件层面做出过限制。

       目前世界上的声呐装置,比如目前老鹰国最领先的AN/BQR-2B被动探测声呐能探测130千米~160千米的舰型,而AN/BQS-4这样的主动探测声呐,精度高一些,但最大探测距离不到20千米。

       这些声呐设备都无比巨大。

       另外,还有最新的合成孔径声呐,其实就和陆晓现在的技术有些类似。

       用合成孔径声呐探测,能够探测出400米外,10CM的分辨率。

       要是用合成孔径声呐的数据,加上陆晓的软件,分辨力至少能到分米级别。

       距离接收装置越远,数据会越模糊,理论上陆晓现在这台设备能探查1-3公里范围,在500米内都会比较清晰,再远自己的电脑就顶不住了。

       500米对大雪山搜救来说,有些不够用。

       陆晓一边操作软件一边对彭方存说道:“如果等下我测试没问题,要马上调一架直升机过来,设备放在直升机上,才能对所有大山进行全方位扫描建模,彭老能喊来直升机吧?”

       彭老还没说话,张兵就疑惑道:“可是直升机上噪音那么大?”

       彭放存翻了个白眼,他和陆晓接触得多,大致知道软件的原理,提醒道:“你能听见的噪声和超声波能一样吗?频率都不一样,相互之间根本不会干扰,随便在软件设置一下参数,就能把直升机噪声给抹掉了。”

       “哦哦哦,是我想岔了。”张兵连忙点头。

       他是战斗无人机专家,又不是雷达专家....。

       彭方存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一个西南j区老友的电话,他的工作会接触各个分区的人。

       恰好在西南也有朋友。

       “老林,我彭方存,找你帮个忙,我现在在西岭雪山大雪峰区域做最新的雷达测试,刚好这边有人迷失在雪山,你能不能派一架直升机过来配合一下工作?”彭方存快速说道。

       老林就是西南j区的人,知道彭方存竟然来他们保护的区域做最新的雷达测试。

       顿时像是猫闻到了荤腥,马上表示没问题。

       最快半小时就能抵达。

       他也将亲自过来,好东西这次西南也不能少!要是不厚脸皮一点,估计彭方存压根不会想着西南j区。

       要知道这里本来就是川省蓉城周围,当初陆晓从市区开车才1.5小时就抵达了西岭雪山。

       而生活在蓉城的人,特别是生活在新d区的人,经常都能看到直升机嗡嗡嗡地从头顶飞过。

       蓉城人其实特别幸运,除了能看到直升机,偶尔还能听见j-20战机的音爆声。

       这可是很多人难以体验到的情景。

       搜救队的人,见到彭方存一个电话,竟然就找来直升机,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当然也能找救援直升机,可是搜救的直升机机和彭方存找的自然不一样。

       搜救的直升机恶劣天气根本不敢飞。

       两种直升机性能就不同,当然驾驶员技术也肯定有区别。

       陆晓竟然能指挥彭方存干活,也让众人刮目相看。

       很快陆晓就收到无数反馈数据,他价值两万多的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工作。

       单独设计的3D自动建模软件,正在建模。

       在这之前,陆晓已经截取了一部分数据,排除掉普通的树木音波信息干扰,只保留地形,还有地形中的人。

       几分钟后3D软件就把接收器对应方向五百米范围,全部建模在三维空间中。

       就算是陆晓这些在指挥帐篷里的人,也没有例外!

       甚至他们最清晰,只要放大三维模型,能看清楚大家的长相。

       当然因为没有特殊处理,所有图形都是黑白的,而且灰度不明显,基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陆晓又操作一番,很快让软件AI程序自动对模型进行灰度调整,很快有了明暗变化。

       所有人都能看到笔记本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地图场景!

       外出找人的蓝天搜索队成员。

       待在帐篷内的十几人。

       不远处的汽车,山上的巨石。

       全都在电脑屏幕上,清晰显示。

       “这,竟然能把树都去掉!太神奇了!”有人忍不住惊呼道。

       他根本理解不了这是什么技术。

       为什么树木甚至帐篷的防雨布,都对画面没有任何干扰。

       陆晓其实还可以只显示人形生物,到时候画面里就会是其他地方漆黑一片,有人的地方,显示白色。

       调整一下,就能看到每个人长什么样子,站在什么位置,是躺着还是趴着还是在行走。

       因为是3D建模,陆晓可以环绕人体模型,看看长什么样子。

       不过这次不行,要建模出清晰的人脸,需要吸收更多数据,必须直升机带着声呐设备收集一大圈数据。

       现在是一个方向的数据,就好比手电筒照到一个方向,被木板挡住了。

       我们能知道木板一个面的样子,软件会自动生成整个模型,但在背面,其实是不完整的数据。

       但如果探测器在天空,一直输出超声波,接收回波。

       就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会拼凑出和现实一样的模型自动建模精度很高。

       接下来陆晓先联网到国家超算中心,用彭方存给的权限,把软件加密上传。

       他的笔记本电脑作为一个接收信息的终端,计算全部由超算负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等到直升机一到,陆晓就可以大展身手。

       经过前期测试,声呐成像系统,非常完美。

       而这一切,保镖王猛也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将来给陆晓当B站视频素材。

       ps:周一冲榜,求个小小打赏有木有能支援一点的小伙伴。排在第12就差2名就能前十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