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就应该这么比
“老师,正要跟你汇报呢,没想到你的电话先来了。”袁杰笑道。
朱振华一听袁杰的语气,不禁一愣,“怎么,今天体检室有人来?”
袁杰嘿嘿一笑,“何止是有人,你猜猜来了多少人?”
朱振华压根不给袁杰卖关子的机会,“有屁就放。”
袁杰立刻正色,“四十九个。”
朱振华一惊,嗓门提高了好几个分贝,“多少!?”
“四十九个?你没跟我开玩笑!?”
袁杰得意道,“我哪敢骗你,千真万确,不信你问秦风。”
秦风……对了,会不会是这小子干的?
“你把电话给秦风。”朱振华道。
袁杰随即将手机递给秦风,示意朱振华让他听。
秦风接过电话,“院长,什么事?”
朱振华直接问,“来体检的人是不是你叫的?”
七十五?
朱振华一愣。
这个数字自他接手卫生院以来,中医科就从未达到过。
没想到刚开设体检室,接诊量就达到了七十多。
那距离破百似乎也不远了。
要知道,接诊量的多少,就意味着规模的大小。
正如此前肖磊说的那样,营收的多少代表着患者对卫生院的新任与肯定。
其实这话说对了一半,真正使患者相信卫生院的,不是营收,而是接诊量。
只有当更多的病人都来这里看病,才能说明这里的医生值得信任。
营收只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额外获得的一个收益罢了。
当然,一味地关注接诊量,也并非全然是好事。
要把接诊量和治愈量结合起来,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模式。
否则只是让病人多来卫生院,这不就是在鼓励医生想尽办法把病人留在医院么?
“看来是得找医生来卫生院轮岗了……”朱振华喃喃自语。
他还说体检室刚开,应该要过上一段时间才会忙起来。
哪知道第一天就有了这么高的接诊量,再这么搞下去,光是靠秦风和袁杰根本撑不住。
工作强度太大了!
“院长,你刚才说什么?”秦风没听清朱振华的低语。
“我是说,你们辛苦几天,我去跟镇上的几个老中医聊聊,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来院里轮岗。”朱振华道。
秦风颔首,的确,以体检室今天的火爆程度,往后来的人只会更多。
一旦接诊量破百,那他和袁杰两个人几乎就等于是全天候转动,一刻也不能停歇。
一个星期还行,时间长了,铁人都得化。
别看中医只是三根手指头搭在病人手上,那玩意是很耗费心神的。
你得用心去感知病人身体里的情况,可不是凭空瞎想。
“嗯,那就这样,挂了。”朱振华道。
袁杰在一旁听的很清楚,尤其是朱振华说要去请几个老中医时,他也没拦着。
“什么叫煽动力,那叫中医科普,鼓励大家踊跃参与治未病。”秦风道。
“你这思想觉悟,不去当官太可惜了。”袁杰笑道。
“要不袁主任你把位置让给我?”秦风打趣道。
“等你医术超过我再说,还有六天就是九月一号了。”袁杰道。
一旁的周兴昭忍不住插了句嘴,“你们打算怎么比?”
袁杰自信道,“简单,同时坐诊,一人看一个,谁看好的病多,谁就赢。”
周兴昭皱眉道,“这不是有运气成分么,万一某个人碰到的病人都是些小病呢?”
秦风笑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再说了,我们碰到的病本来就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例子,哪怕是同一种症状,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也会有轻微的区别。”
“所以,咱们就用中医最原始,也是最科学有效的办法,疗效,不管是什么病,只要能治好就行,这就是本事,当然,如果袁主任不介意的话,我再加一条,如果都是很小的疾病,那就比谁的疗效更快,怎么样?”
袁杰歪嘴,“我同意,就应该这么比。”
有意思!
周兴昭越来越觉得中医有种大道至简的感觉。
不过,所谓理论,不就应该是这种样子吗?
一味的寻求复杂,一味的往细微处探寻,真的就是科学的真正表现?
这些天钻研中医典籍,他发现中医和西医仿佛走在了两个极端。
中医治病往往都是以宏观思维,讲究一个万变不离其宗,不论病在哪,我就一招,扶正祛邪。
西医治病则是深入到细枝末节,仿佛要把一切未知都搞清楚,搞明白,搞透彻,才能作出最终的判断。
颇有种看不见的,即为不存在,也是不科学。
但医者的科学,难道不应该是疗效吗?
治不好,谈什么科学?
“时间不早了,袁主任,周医生,我先回宿舍了。”秦风道。
和二人道别后,秦风回到宿舍泡了碗泡面。
作为张道长的半个弟子,秦风也知道自己晚饭就一碗泡面的确是不怎么健康。
奈何食堂不等人,他又不会做饭。
外卖也没比泡面干净多少。
于是乎,秦风也只能是将就一下了。
吃完泡面,秦风看了看自己的医点。
743!
还不错,消耗了那么多医点,获得了管针二十六刺中的十一门针刺手法,到现在还能剩七百多个医点,足以说明这些天他看病的疗效非常不错。
这不,眨眼的功夫,又有病人陆陆续续回馈给他医点。
看周医生今天这个样子,他貌似也认真学了有小半个月,要不要传医给他试试。
自己已经有了十一门针刺手法,再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倒不如扶持一下周医生,让他进步的更快一些,这样也能减轻中医科的压力。
嗯,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