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大鱼》作为李易在奥斯卡最佳导演之后的首部作品,而且这部电影又没有原版的让国人很不爽的战争部分,所以引进国内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事实上,这部电影,虽然说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北美风格,比如爱德华的为人处世观,爱情观等等,但是实际上,因为本身是比较主流的三观,所以《大鱼》在国内上映并不比北美那边口碑差,相反,因为相比起北美,国内关于亲情这一块,其实看的更重。

       而《大鱼》又有着诸多的光环加持,所以,明明不是一部什么爆米花商业大片,却愣是有了商业大片的热度和话题。

       而因为李易的身份,所以也让《大鱼》被一些影迷们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解读。

       “不愧是狗导演,感觉他的煽情催泪的功夫又进步了,《大鱼》乍一看明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在煽情,可是谁能告诉我,我特么居然在葬礼那一幕哭了!”

       “《大鱼》里面其实有不少好莱坞很少出现的东西,比如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终将以什么方式结束,那过程就会无所畏惧了,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傻有傻福。

       可以说,这是典型的傻人有傻福的内核!与其说是勇者无惧,倒不如说是无知者无惧!是的,爱德华本身不可能看到自己死亡的方式,没有人能看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自己去思考,去想象!而这给予了他面对一切的勇气!”

       “看到这部电影,突然感触良多,不过,不是我的父亲,而是让我想起了我爷爷,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爷爷是老兵,上过战场,曾经还当过土匪,他生前总是喜欢跟我爸,还有我们这些孙辈的孩子们讲他的过去,而那些故事,很明显的,同样的经过加工,但是曾经我们却都完全信以为真,并且都很崇拜我爷爷。

       可是渐渐地长大之后,在拥有了更广泛的知识基础之后,我们却再也没有谁愿意安静地坐在爷爷的身边听他讲他风云激荡的辉煌的过去。

       因为我们总会认为,爷爷在吹牛,可是爷爷下葬的时候,被翻出来的那些军功章,却让我们羞愧无比!可惜如今就算再想听爷爷讲故事,也听不到了!”

       “那句让人无比反感的话“等你当了父母就知道了blabla”,在这部电影里,真的应验了。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所以,看懂了这部电影。总之真的哭了!”

       李易的铁杆粉丝刘飞,如今也已经是一位父亲了,所以他对这部电影特别特别的喜欢。

       第一时间为这部电影写了影评。

       “首先,简介定义这是一部奇幻电影,但是拍摄手法是虚实结合的。

       只能说不愧是你,狗导演,一如既往地牛逼!

       电影里的儿子威尔,从小时候起,父亲爱德华就滔滔不绝对他讲他以前的经历,一个一个故事讲,那些故事都很奇幻,父亲遇到了巫婆,巨人,马戏团,共用一个身体的双胞胎和一条谁也抓不住的大鱼。儿子从小时候的兴致勃勃到长大后的厌倦,因为他觉得父亲说的都是假的,也觉得父亲不顾场合,随时随地讲起他的传奇经历会让人很尴尬。最后,儿子和父亲吵了一架离开家乡

       儿子长大后结婚,父亲老去,生病,但父亲的那些故事依然没有停止,开始对儿媳妇讲。

       电影里那个父亲,真的是非常可爱的一个老头儿。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感人在哪儿?

       其实网络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觉得电影平平无奇,甚至让人有些迷糊,到底电影要说什么?

       还有一种是感动地落泪,可是仔细回头看看,却又莫名地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会把自己感动地一塌糊涂!

       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影到底感人在哪!

       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在每个孩子的眼里,会幻想有个什么样的父亲?

       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不是我们幻想着有什么样的父亲,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父亲的。

       父亲就在那里,不管你们关系如何,父子(女)关系都在那!

       回到电影里面,不得不说,在威尔小时候,他是非常崇拜父亲的,父亲说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在孩子听来,无异是非常精彩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些绘本和童话可比。这样的父亲,想来是每个孩子眼里完美的长辈。

       不止是威尔,我相信,如果你能做到爱德华那样,你的孩子也会把你当成最崇拜的对象,他会把故事讲给很多小朋友们听,并且引以为傲!

       《大鱼》其实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是分成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孩提时,那个时候,威尔和父亲爱德华的关系,无疑是非常好的,他崇拜着自己能够讲述光怪陆离的故事,并且还是他的亲身经历的父亲!

       第二个阶段,是成长的烦恼,青春期开始,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开始了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会去辨别真伪,开始叛逆,所以,威尔和爱德华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但是这个阶段是漫长的,因为,没有为人父母的我们根本不懂。

       第三个阶段,当我们为人父母之后,才明白我们自己带孩子,并非是这样陪玩,还有更多吃喝拉撒,各种操心,在那样的状态下,电影里的父亲依然保持他有趣的一面,兴致勃勃的给孩子们讲那些故事,无论是杜撰还是真实,这里面,有许多爱在里面。

       这些爱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一样不变的是为人父母的对孩子的爱!

       我们为什么感动?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一种“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的感动!

       这也是对“等你当了父母就知道了”的另一种说法。

       每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对父母,恐怕都有幻灭的情绪在里面。

       在孩童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就是最棒的,就是我们的天,我们有任何的困难,任何的不解,都会第一时间求助于父母。可是长大以后

       就如威尔长大之后,非常反感父亲继续讲那些故事,觉得别人会尴尬,这个时候,幼时崇拜的父亲在他眼里幻灭了,所以他和父亲之间的氛围越来越差。然而,当他父亲病重,他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家。

       病危那天,威尔在医院陪床。父亲的状态已经很不好,他问威尔,他之前在巫婆的玻璃眼珠里,看到他是怎么死的来着?威尔很惋惜的对父亲说:“我并不知道那个故事,你没有跟我讲过。”然而他看到父亲的眼角流出了伤心的期待的泪水,嘴唇开始抖动,只得轻抚着父亲的肩膀,说:“好吧,我试试,但我需要你帮我起个头。”

       父亲用祈求的眼神望着威尔,说:“就从这里。”

       威尔开始了他的构想。他此刻已经理解了父亲的思维,他尝试用父亲的头脑思考问题,既然父亲喜欢大鱼,常常幻想自己就是一条大鱼,那就得安排一条大鱼的结局。

       于是他说:“那是一个早上,我在你的床边睡着了,当我醒来,我看到你,你似乎好了很多,你对我说,我们离开这里吧。你让我把轮椅推过来,你说我们时间不多了,只要离开了这里就会安全。你坐上轮椅,我们一起大逃亡,医生、护士、警卫,都来阻止我们……”此刻,画面也预演起来。

       然后故事开始编了之后就很顺畅了,镜头随着威尔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理想中离世的一幕:威尔推着他开始大逃亡,威尔的妻子和母亲也出现在了画面中,她们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护士们的追赶,威尔顺利将父亲推进电梯,跑到楼下。“你的宝贝古董小红车停在那里,它很新,新得发亮,我抱起你,放到车里……”

       画面中,威尔开着车载着父亲奔过高速公路,途中堵车,父亲的巨人朋友忽然从天而降,将挡在前面的车子全部推开,开辟出一条专用的道路,他们迅速开往河边。所有人都在河边等待,爱德华一生之中所有的朋友,包括马戏团的全体成员、连体双胞胎、寡妇、诗人诺德、幽灵镇的所有人民、服役时的战友.他们脸上没有人有哀伤有表情,他们都希望见到爱德华,来跟他快乐的告别。

       威尔抱着爱德华的身体,缓缓走向河边,爱德华不停和老朋友们说着再见。此时,桑德拉也立于水湄,快乐的等待着爱德华。威尔将父亲的身体放入水里,忽然之间,爱德华变成了一条大鱼,在身边兜兜转转一会儿,缓缓向水中央游去

       这个故事和父亲以前讲过的每个故事一样,充满奇思妙想,充满金色温暖的阳光。儿子的故事讲完,父亲在这样美妙的幻想里,静静离世了。所以,最后这个故事,是儿子为父亲编的,而不是父亲以前所谓在玻璃眼珠里看到的。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威尔才真正的明白了,父亲曾经的那些故事的寓意。

       所以,在儿子长大之后,终于也变成了另一个父亲。最后的镜头,是威尔的儿子兴高采烈跟他的小伙伴们说他祖父的这些神奇的故事,而已经成为父亲的威尔兴致盎然的回应儿子。

       在我们自负的青春时期,也是对父母有过不耐烦和厌倦的,总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当我三十几岁回顾我们自己的父母岁月,发现我身上还是有他们的影子。这时候,并没有幻灭,而是“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的感动。我们不寻求复制父母,而是接纳父母给我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活出自己人生的豁达。

       如同威尔在最后,其实也同样的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父亲的人生。

       当然,一部电影想要感动人,那么必然不止是这些。

       电影里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威尔的转变,那些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注意到桑德拉这个母亲,电影里,无论父亲讲什么奇幻的故事,无论儿子多不高兴,她总是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自己的丈夫。在丈夫和儿子有嫌隙,她并不做谁的工作,只是鼓励儿子应该多了解他父亲。

       其二是他们的家庭医生。在父亲的故事里,威尔出生那天他不在,小婴儿以非常搞笑的形式从他母亲肚子里弹出来,在走廊上滑了长长一段,给医生和护士都惊呆了。父亲病重住院的时候,他和威尔讲了真实的出生情形,平凡无奇,但是,他说他喜欢父亲的那个版本。

       是了,在儿子厌倦父亲的那些镜头里,其他人都是兴致勃勃听老先生讲故事的。

       爱是需要用心来浇灌的,电影其实穿插了许多镜头,威尔开始试图了解父亲之后,才发现,原来父亲所有的奇幻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只是添加了浪漫的色彩,比如那个巨人,实际没有那么高,但也很高,比如连体双胞胎,确实有这么一对双胞胎,但并不是连体的

       这些浪漫色彩,构成了威尔奇妙的童年和他父亲有趣的灵魂。这部电影的感动,更多来自于当幼年的儿子要求讲故事,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便一个一个出来了,这里,是感人至深的父爱。

       最后,爱德华的人生,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也曾纵马高歌,也曾浅吟低唱。

       有过那些一生相伴的朋友,也有曾经错过倍觉遗憾的感情。

       但一切都没有他的家庭和妻儿来的重要。

       他为此放弃了做为一条没人能抓到的大鱼的梦想。

       所以,请不要用鄙薄的眼光,看待家里这些大腹便便年华老去的男人。

       他也是一条大鱼,为了你,不得不在空气稀薄的陆地上呼吸。

       怀着梦想而活的人是幸运的,怀着梦想死去的人是不朽的。愿你我都能活成一道光,成为别人口中的故事。

       爱德华做到了,所以他的故事其实比他讲述的更加精彩!不是吗?

       《大鱼》这个影片名,其实对影迷来说,乍一看真的挺迷糊的,不过,好在李易的名头顶在那里。

       而随着口碑的发酵,《大鱼》的相关话题也越来越多。

       国内和国外,可以说影迷们的喜好从某种程度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同时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偏差。

       但是同样的也有世界大同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只不过侧重不同而已。

       其实如同当初的《天堂电影院》里面的多拉,多年没有回去过,这在国内会有很多人难以理解他的这种行为。

       毕竟,按照我们国内的传统来说,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

       《电影周刊》的周清泉为《大鱼》专门写了一篇评论。

       标题是:“《大鱼》的内核——定义“父亲”这个词的含义!”

       “父亲,不知道在大家心里是怎么看待父亲这一名称的?

       可能有些人已经成为人父;

       可能有些人即将成为人父;

       可能有些看官正在学着怎么成为好的父亲;

       也可能作为父亲的大家都会成为在自己孩子心中最棒的英雄。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大鱼》这部作品!

       电影《大鱼》虽然这个名字过于朴实无华,不利于院线的销售,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认真看完这片子,并且为其深深打动的人应该会同意我的说法:只有《大鱼》这两个字的片名完全贴切地表达了电影的内容,那种梦幻般的色彩。

       《大鱼》不是拍给所有的人看的,它给所有那些想试图了解自己父亲的人,献给在现实世界中迷失、畏首畏尾、丢失了童年时代欢愉梦想的人。

       如果粗略的看过去,剧情并没什么复杂。

       爱吹牛的父亲,爱较真的儿子。

       父亲将自己的经历添油加醋的编成了反复演说的故事。

       儿子却早已厌倦这些故事,甚至将这些故事认为都是谎言。

       在父亲的弥留之际,儿子终于像父亲一样讲起了故事。

       电影是以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其爸爸传奇的一生,充满了魔幻、隐喻和梦幻。

       故事的开始,父亲爱德华年轻时,很爱给年幼的儿子讲自己的传奇经历,他自称在阿拉巴马旅行推销员时,经历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他的儿子威尔长大后并不相信,觉得是父亲在虚荣和浮夸,父子关系渐渐疏离。

       他终于忍无可忍,在他的婚礼晚上,他们用争吵作为婚礼宴会的结束语。自此,父子之间停止了沟通,再没有交谈。

       镜头回到爱德华小时候,在家的附近有一个沼泽,里面住着一个巫婆,爱德华约小伙伴们去探寻女巫的秘密。结果发现它的一个眼睛可以看到人的死亡。

       爱德华发现自己的身体在猛长,这时爱德华发现他自己已经长大。他要离开这个小镇,要出去冒险,因此他结识了巨人一起去冒险。

       其实不管这些故事,到底是真或者假,但是我想看到那一幕幕,很多人会想起这和年轻的我们很像,就在某一天发现自己长大了,要到更远方去冒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冒险的旅途中,和巨人走散,爱德华独自一人来到幽灵镇。

       幽灵镇一个美妙的人间天堂,如同世外桃园一般,短暂的停留之后,他发现他的未来不在这里。

       他毅然的离开美妙如童话般的幽灵镇去追求生命的未知。在期间他被好多人使用各种手段挽留。

       这难道不像我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当我们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的时候。家人的劝说,朋友的劝说,老板的挽留,我们有多少人还是会决定自己的初衷呢,不顾一切的奔跑?

       他和巨人来到了一个马戏团爱德华碰到了他未来的妻子桑德拉,巨人留在马戏团里快乐的生活着。为了找到她爱德华免费给马戏团干了三年的苦力活。

       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她的联系方式也仅仅是个联系方式。

       爱德华知道桑德拉喜欢黄水仙,铺了满地的黄水仙,把宿舍门前变成一片花海,她却告诉爱德华,她已经有男朋友,男朋友是爱德华小时候的朋友,经历被打被侮辱的爱德华终于抱得美人归。

       在那一刻,爱德华做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决定,不管做什么,都要爱着她。

       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是我们,遇到自认为将会相伴终生的桑德拉,会义无反顾,受尽折磨和屈辱也要娶她吗?大多数初恋无疾而终,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可是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必然的,之所以初恋总是无疾而终,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爱的对方不够。

       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没说过,在战场上遇到连体的美女,重建幽灵镇,等等。

       我们再回到年迈的爱德华,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在父亲生命的尾声,儿子重回父亲身边,试图用行动探求父亲真实的一生,随着对真相的逐渐了解,发现父亲所说的话都是真的,此刻的他就像是失去玩具的小孩,哭的泣不成声。

       临终最后一刻,儿子用最深情的爱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帮父亲讲完人生故事的结尾场景:在他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与见证下,爱德华被儿子抱到湖边,演身为故事中多次提到的那条永远不会被抓到的大鱼,自由地游向远方。

       以故事开场,也以故事结尾,父子俩的和解,是那么自然,在故事中,他们心意相通,终于读懂了彼此。

       最让人欣慰和欣赏的是电影的结局,说实话,最初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李易导演会用他最擅长的煽情的方式,在结局给我们来一场大悲恸,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了预料。

       在葬礼上,一个个父亲故事中的原型人物陆续出现在儿子的视野中,“巨人”没有故事中的那么高大,“双胞胎姐妹”也不是连体的……大家齐聚一堂,没有哀伤,都在津津有味讲述他们曾经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妙时刻。

       此时,儿子开心地笑了,他明白了父亲伟大的一生,体悟到了“夸张”背后的大爱,父亲的一生是不朽的一生。

       这个结局真的出人意料,但是却又令人拍案叫绝。

       爱德华的一生,都带给人欢乐,那么他的离去,必然也是如此!不必为他悲伤,因为他的人生本就是精彩而不朽的一生,哪怕是在临终的时候,他也化身大鱼,游向远方。

       影片的最后,在梦幻般蓝色薄雾笼罩着河流上,一条大鱼突然跃出水面,充满生机,无限自由。而无尽的河水沉默着继续向前无尽流淌,似幻似真。

       爱德华用前半生体验生命的意义,用后半生乐此不疲讲述传奇的人生故事,为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激励和快乐。

       当我们在孩童时代,父亲是无所不能的神。他有强劲有力的臂膀能把我们高高抛起,他有扎人的胡子拥抱的时候会带来刺痛,他可以解答你所有的问题他无所不知后来我们逐渐长大,发现他们并非万能,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有和我们一样多的麻烦和困惑,他们一点点从我们生命中隐退,因为他们不在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慢慢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天空。

       其实不然,他们一直都在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式,只是指引的方式不同。多年以后,我们终于认识到,他们那样做只是出于爱。”

       当然,一部电影火热起来,也会延伸出来许多“过度”的解读。

       比如有一位影评人就觉得《大鱼》里面处处蕴含着隐喻!

       “这部电影充满了对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的隐喻,从出生开始,爱德华就自视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滑落在地,穿越一层层危险却毫发无损,像不像新生命孕育的过程呢?

       年幼的时候,他和小伙伴去探险,他勇敢地向女巫提出要求,探究过死亡(生命)就近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他成长,变得热情,乐于助人,并且精力旺盛,他对生活的小世界再也不满足,便和属于大城市的人一起去更大的世界闯荡,他选择了别人没敢选择的恐怖道路,却意外地来到了世外桃源,这安逸幸福的小镇,其实正是爱德华安稳幸福阶段的象征,其实也如同我们常常说到的每个人的舒适圈!

       还记得那些被挂在高处的鞋子吗?这个镜头太有趣了,但是这却是一个很好的隐喻,隐喻他们“不想再前进”,满足于当下!但是爱德华却“去的太早”,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到安稳和幸福了,但是他的心却还向往着诗和远方,于是他冲破荆棘困难重新去追求他向往的!

       爱德华来到大城市,这里的确让他大开眼界,就好比一个五光十色的马戏团,朋友因为一技之长被资本奴役着,爱德华此时却从未以金钱为目标,他留下了,是因为要追求他的梦中女孩!

       他的心是那样的真挚,为了爱情愿意失去金钱和自由,只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可是他并不奢求,也只在关键的时候采取行动,他的行为其实也代表了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的东西:纯粹,付出,执着和勇敢,当然还有从一而终的承诺!

       有了爱情之后,他却不得不去承担起自己的另外一个责任,去参军,去上战场,其实在精神层面上,也象征了个人感情在发展之中所需要经历的磨难,挫折和离别,最后才确定两人将永远地在一起!

       在之后,爱德华的重心开始转向了家庭,他为家庭奔波的同时,也有时间陪伴在家人的身边,生活虽然步入了正轨,经济问题终于无忧之后,他回到了曾经的小镇上,曾经安逸幸福的生活,他现在终于可以享受(面对)了,但是不是一切都如同当初那样一直在等待着他。

       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再次将安逸和幸福打造出来。

       在爱德华的人生轨迹之中,也出现了许多带有隐喻的人,第一个,自然不得不提的是,童年时期的那个女巫,也就是他在小镇上认识的珍妮,她出现在爱德华“认识死亡”和“帮助重生”两个节点上,并被爱德华赋予了两个时间线,还原下来应该是童年时期的天真美好充满希望的珍妮,成长之后竟成了枯萎的花朵,这一种变化让爱德华认识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

       而面对别人的“死亡”,他采取的态度是帮助她战胜困难,帮助她重新拾起希望,他自己也从中明白到,对于别人的同情不等于爱,他的爱只在他的妻子一个人身上。

       第二个巨人!

       巨人其实代表着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这样的才能在一个小镇里面是容不下身的,他需要到更大的世界里才会获得认可,施展一技之长,爱德华明显的很清楚这一点!

       第三个,马戏团老板!

       老板的真身是一头狼,半夜会变身痛苦地挣扎,可以看做是他在金钱的欲望之中迷失了自我,他不知道自己是一头凶狠的恶狼还是自己,从葬礼上他和巨人共同出席,李易导演还是给了这位狼人老板一个积极的结果,他做回了自己,并且有知己相伴!

       第四个,连体双胞胎!

       或许是导演开了个玩笑来讽刺,在人类社会当中双胞胎就应该是形影不离,被视同一个个体存在,当最后两人同时出现在视角之中,你是否才意识到她们是两个人?

       最后的最后,当然是那条大鱼了!

       它到底是谁?

       在这部作品之中,他自然是爱德华本人,在他儿子的叙述的死亡方式里,他终于变回了大鱼,一条没有人能抓住,称霸水中,自由自在的大鱼。

       大鱼曾经英名远播,曾经受到过各种各样的诱惑,却没有上钩,唯独吞下了那一枚象征着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戒指,大鱼将这枚戒指归还给爱德华手中,我相信那一刻,爱德华是相信自己终于体会到了婚姻和家庭的真谛,不再向往那诗和远方,不再远游四方,而是留下来,陪伴在家人的身边。

       当然,没有一种隐喻是有固定的解释的,这仅仅是我自己看到的,不同经历的人,我相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