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人生里那些记不住名字的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本杰明巴顿奇事》在北美好评如潮,被引进国内之后,同样的也是好评如潮,当然,因为文化层面的原因,所以热度并没有北美那边高,不过,却也算的上是票房口碑双丰收了。

       毕竟《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是以北美为背景的故事,从代入感方面,相对还是要差一些,当然,其他方面,比如讨论的热度这些,国内却丝毫不遑多让。

       国内影迷数量早就已经超过了北美那边,毕竟人口基数大,再加上这可是李易的电影。

       而返老还童的设定,对于国内的影迷来说,同样的倍感新鲜。

       “最喜欢的一段话: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道路。”

       “不愧是狗导演,不愧是催泪系导演,本以为他只是在煽情上厉害,可是没想到,这部电影,却很少有煽情的地方,但是却又有种莫名的伤感。我们总会失去所爱之人,要不,怎么会感到他们有多重要呢。”

       “你前进,我倒退,我们爱对方整整一个曾经。有种说不出的伤感,但是却有不至于潸然泪下,只是一股淡淡地忧伤弥漫在心头。”

       “关于时间关于爱……后40分钟忧伤到令人窒息。”

       “我们像婴儿一般来到这个世上,又像婴儿般安详的离去。留下的,也许都在最后与心爱的人眼神交汇那一个瞬间,从眼前飞逝而过的所有故事吧。”

       “时间的玩笑,时间的重量,这惊天动地的化妆.”

       “据说本杰明巴顿,根本不是真人,而是CG特效+模型制作出来的,但是不说根本就不知道,太厉害了!”

       “我喜欢这样错身而过的故事,在秋叶纷飞的小径上老年黛西对小孩本杰明巴顿那俯身一吻时突然泪流满面。”

       “一部探讨人生和时间的电影,感人至深。逆向发育返老还童的设定看似奇幻,实则影响不大,毕竟人与人的交集常常只是一个断面。特效和化妆极佳,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怒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你还得平静的放手。”

       等等,等等。

       当然,像被雷劈七次等等,也同样的让国内的影迷们争论不休,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其实同样的剧情,国内外观众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比如被雷劈,在好莱坞,在北美,大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只不过讨论的重点在于,被雷劈了七次这个问题上。

       而国内方面,被雷劈,又被很多人解读出了另外一种东西,因为雷劈,在国内民间,是有说法的,比如做了坏事,被天罚,比如渡劫,等等,五花八门,可以说这个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李易回到国内参与宣传,

       这是企鹅视频的一个新节目,以直播的方式,接受主持人的询问的同时,也会实时和网友影迷们互动,会抽取网友们的问题进行回答。

       “恭喜李导,又拍了一部好电影!”主持人周斌笑着说道。

       “李导,你是怎么想到返老还童这个点子的?”一番客套之后,开始进入正题,这个问题,很常规,但是对于网友们来说,却很期待。

       “有一段时间,和陈问他们聊起了他的新片,一个关于忘年恋的故事,我们就讨论,忘年恋到底存在不存在真爱这个事情。”

       “忘年恋,必然是一老和一少的恋情,或者是其中总有一个阅历远远丰富于另外一方的,于是我就突然想着,那么如果,两个外表的相差巨大的忘年恋,可是实际上心理年龄是一样的人,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情又会是怎样的?”

       “可是现实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所以我就想,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是老头的话,那么他的爱情又会是怎样的?于是就有了这部电影。”李易侃侃而谈。

       其实是不是这样真的不重要,主要是,给大家一个答案,至于到底是不是,有关系吗?

       “那么为什么把背景放在了北美呢?为什么不是内地,或者港岛?毕竟,这个电影并没有什么特别敏感的地方。”周斌又问道。

       他的问题,自然不是随便提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在网络上,都有不少网友讨论。

       李易笑着道:“一开始的确有想过,放在港岛来拍这个故事,但是最后想想,还是作罢,首先,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很长,前后接近百年的时间,可以说是讲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的故事。

       而这个时段,不管是港岛也好,还是大陆也罢,我们都知道,这一个世纪我们的国内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节点了,这让我很难以取舍,如果在国内拍,不管是港岛也好还是大陆也罢,我都有些驾驭不住那厚重的历史。

       而北美不同,我们都知道,近一个世纪,那里都相对的平稳,战争并没有在他们本土打响,很多东西都相对简单。所以,最终选择了把故事放在北美来拍。”

       李易也算是对网友的疑惑进行了一个解答。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人在质疑,为什么这样的电影要拍成好莱坞电影。

       而李易的解答,或许未必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至少有个说法,而且,事实也如同李易所说的那样,如果放在国内拍,哪怕是港岛,可是实际上,也很难拍。

       “好的,谢谢李导的解答的,那么接下来是网友提问时间,网友们有什么想问李导的问题,可以通过公屏跳出的输入框输入,李导会随机抽取问题来回答。”周斌笑着说道。

       李易很少参加这样的互动节目,所以,

       真要让大家打在公屏上,怕是第一时间就会宕机掉。

       很快地,李易就抽取了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电影里面,有好些角色,都没有名字,而这些角色实际上重要性并不低,比如钢琴夫人。”

       “其实最初的时候,在剧本上,这些人都是有名字的。”李易给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颇为意外的答案。

       “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恕我卖个关子,这里我想和大家做一个实验,大家拿出手机来,可以翻看一下自己的通讯录,看看有没有你存着的号码,是某个代号,或者其他,然后仔细去想这个号码的主人,或者个绰号的主人的名字,你是否能记住全部?”李易笑着说道。

       主持人周斌也拿出手机来翻出了通讯录。

       “咦”周斌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的手机上有个标注着:“老三”的号码。

       周斌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老三”叫什么。

       可是事实上,这个老三,是他以前玩的很要好的一个老朋友,可是尴尬的是,他只记得大家都叫他老三,但是真名叫什么,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于此同时,

       “不说不知道,我有一个曾经的死党,我只记得他的绰号是“小黑”,可是他叫什么,真的想不起来了。”

       “我也是,有个以前工作的时候的同事,我们俩很要好,现在也有联系,可是我天天喊她橘子,橘子,但是突然就是想不起来,她的全名叫什么。”

       “有个儿时的邻居家的哥哥,他对我很好,小时候总是跟着他玩耍,也存着他的号码,可是就是没存名字,也不知道叫什么。”

       “想来,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人在生命之中出现过,他们并非不重要,但是时间是一把锉刀,可以轻易地锉掉我们的一些记忆。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给那些人名字的原因。”李易笑着说道。

       “好的,感谢李导的回答,我们来抽取下一个问题。”周斌说道。

       很快地,李易抽到了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影片里面那个被雷劈了七次的老人,一直都出现,而且从头到尾似乎都是一样的,不见衰老,也没有死去,还有第七次雷劈是什么?这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其实这个剧情在最初的剧本里面是没有的。”李易也是张嘴就来。

       “之所以产生这个灵感是源自一个报道,原来在历史上,真的有人一生被雷劈了七次。大家可以自己去网络上搜索,相信不难找到这个人。

       当然,电影里面的被雷劈的老人的确只是一个寓意,其实和蜂鸟是一样的,被雷劈,可以说本身就是极小概率的事情,而一生之中被雷劈七次,更是小概率之中的小概率,全世界或许也只能找到那么一个。

       所以,我觉得和蜂鸟一样代表着顽强的生命,也让本杰明知道活着就是奇迹。

       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杰明这样的返老还童,逆向生长的人,本就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而他能够活下来,并且精彩地度过一生,最终寿终正寝,这难道不是一个同样的奇迹吗?”

       很快地,下一个问题被抽了出来。

       不过这个问题李易也不由地笑了。

       因为这个问题是:“撕掉的日记讲的什么?被谁撕掉的?”

       “其实撕掉的日记讲的是什么,这个并不重要,我们漫长的人生之中,总有些事情,会记不住,那几页代表着时光流逝,本杰明又年轻了不少。至于被谁撕掉的,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所以,你们觉得呢?”

       “难道不是本杰明和伊丽莎白的事情,让黛西不喜欢,所以撕掉了吗?”周斌好奇地问道。

       李易笑了道:“或许吧!可是那个时候,黛西和本杰明之间的爱情,并没有真正的开始,不是吗?”

       有些东西,不需要给出太明确具体的答案。

       下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有意思了。”李易看到问题之后忍不住乐了。

       因为这个问题在问:“本杰明的一生,难道不是不用上学不用上班的一生吗?还有,不觉得本杰明太败家了吗?”

       “首先,这位提出这个问题的网友,显然是没有认真地看过电影。我们先来说上学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位网友问的,上学,具体是指的学习,还是说去学校上学。

       本杰明的情况,注定了,他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去学校上学,但是在影片里面,他一直都在学习着,如学习认字,学习钢琴,等等。

       我们总不能指望一个老头去学校上小学吧?更不能指望他去参加高考,考大学什么的吧?

       所以,学习,本杰明当然有在学习,只不过,他并没有接受正统的系统的教育就是了。

       至于说上班,难道在拖船上当船工不是在上班吗?

       而他把资产留给妻儿,自己去流浪,我记得我在影片里面,有几个画面,同样的是本杰明打工的画面,所以,他当然不是没有上过班。

       至于是否败家,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从资产不增长反而被消耗掉这一点来说,他的确算的上败家。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或许你认为赚很多钱把家族的业绩发扬光大才是成功,但是以本杰明的价值观,他一生的经历使他幸福。

       而且,败家子的定义不应该是家产一百万全部豪赌挥霍的意思吗?本杰明卖了房子工厂是为了留给黛西和女儿让他们能安稳的生活。

       他从小到大都是身体力行的在工作赚钱然后养活自己,去更多的看看这个世界。他只是害怕变成他所爱的人的累赘,所以在我个人看来他从来没有败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普世价值观就变成了要好好赚钱发扬光大了,难道身体力行不够养活自己,行万里路写出这样的故事不比把一个纽扣工厂做大一些更伟大?

       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擅长的东西,显然本杰明,并不擅长经营,所以,他该怎么做?继续经营那些家产还是相当的成功的。

       然而他给出的答案,虽然说这部电影的确他这个始作俑者拥有最终解释权,但是这玩意,根本没有卵用。

       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而且电影又不是考试,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

       有人说,人家李易都那么说了,你难道比他还懂?

       然后他们就会反驳说,李易是导演,但是同样的也是电影的出品人,人家为了宣传电影,当然是挑大家喜欢的答案来回答咯。

       不过,尽管大家看待电影的角度,和理解不同,可是不妨碍大家喜欢这部电影。

       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喜欢这类的偏故事性,偏剧情向的电影的观众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纯粹的喜剧片,或者其他的爆米花影片,在今时今日可能能够爆出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却很难有太好的口碑,亦或者也很难有那么多的讨论。

       而反倒是《本杰明·巴顿奇事》这样的电影,让观众有了一种可以自己解读的趣味性,反而更受欢迎。

       大众影评网上,《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评分也是居高不下,高达9.1的评分,超过百万人的评分,足以证明这部电影有多受欢迎。

       而对这部电影的喜欢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有个网友发起了一个帖子:“《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结果底下的回复非常之多。

       ““有些人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有些人会弹钢琴,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做纽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还有些人,能够跳舞……”电影结尾,本杰明巴顿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一个个微笑登场,就像他们在巴顿不同寻常的一生中一个个登场和谢幕一样。

       在这个以本杰明和黛西为主角的故事里,他们是过客;在他们自己的故事里,本杰明是过客;而对于这个星球而言,现在存在的一切生物也不过是过客而已。在雨声和黯淡的光线里,这些过客都闪耀着温暖的光彩——他们或许有心或许无意,参与塑造了我们看到的本杰明巴顿,正如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我们一样。

       时间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本杰明巴顿的外形虽从苍老变年轻,但内心的成长却和常人无异,他和黛西经历分分合合,人生的轨迹在中途重合——此前的人生是为了相遇做准备,而之后的离别则显超脱。

       喜欢本杰明巴顿给女儿的日记中说的:

       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本杰明巴顿的通透,自然来自于他的反方向的一生。在养老院里长大,他了解到我们终将失去所爱之人;因为外表的特殊,他了解到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同时也更珍惜他人的善意;经过平凡生活的磨砺,他得以体会痛苦和幸福;与所爱之人,虽有多次错过,却有幸在人生的中途相遇相守……

       有人说,电影发明以后,人们的寿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虽然我们无法像本杰明巴顿一样,从反方向走过一生,但我们可以从反方向思考,珍惜生命里经历的人和事,在经历痛苦和幸福后变得通透,敢于面对自己,成为心中真正想成为的人。”

       “最为打动我的是最后那一段,其实那些人,都是本杰明巴顿的一生之中的真正的良师益友,当然,还有亲人和爱人。

       第一个人平时就喜欢坐在河边,对本杰明·巴顿讲述了他对孤独的理解。

       第二个人被闪电击中了七次,依旧还活着。

       第三个人给本杰明·巴顿弹钢琴听,为他剪头发,并且告诉本杰明·巴顿“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的人”的道理。

       第四个人是切尔西号的迈克船长,曾对自己的父亲反抗,说自己不想当位船长,而是想当位艺术家!身上的纹身都是自己纹的,并说想要让艺术与他分离,除非他死了。教会了本杰明·巴顿:“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的道理。后来本杰明·巴顿理解这段话,便与当初抛弃自己的父亲和解了。

       第五个人年轻时的她曾想成为第一个游过海峡的人,可在最后的两公里,她还是没坚持住,放弃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本杰明·巴顿的鼓励,最后在自己60岁的时候挑战成功,并且登上了电视。还被本杰明·巴顿和黛西看到了。

       第六个人就是本杰明·巴顿的生父,在妻子难产死后,抛弃了本杰明·巴顿,但其实一直默默的关注着他。后来有了自己的纽扣厂,且在后面的生意越走越好,最后与妻子合葬。

       第七个人是Tizzy,见到本杰明·巴顿时就对他背诵了一段莎士比亚的台词。

       第八个人就是奎尼,她对待本杰明真的很好,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真诚善良的对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后一个人就是黛西。她就是一位天生的舞者!也是本杰明的真正的挚爱。

       这些人里面其实还少了一个,那就是本杰明的女儿卡洛琳,这些人,可以说是见证了本杰明反方向的人生的不同的节点的人,看完这里,忍不住回想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人生之中都有那么一些人,或者给予我们帮助,或者让我们学会成长,亦或者无私地爱着我们。”

       也有人喜欢的比较另类。

       “我喜欢当女儿卡洛琳讲到本杰明每晚和有夫之妇约会时,她问黛西,是否要跳过这一节。

       黛西说:“我很高兴有人在他的生命中温暖过他”。

       作为本杰明的爱人,她或许是最懂本杰明的人,她知道本杰明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因为反方向的人生,让他一直都无法像常人一般,所以,她说,很高兴有人在他生命中温暖过他,因为,很多我们普通人搓手可得的事情,可是对于本杰明而言,却是奢望。

       我们的童年,可以和其他的玩伴一起玩耍,可以去学校里面念书,可以享受父母的溺爱,可是这些对于本杰明而言,却都只是奢望,尽管奎尼收养了他,可是他身边却一直都是一群即将步入人生终点的老人。

       所以黛西才是最心疼本杰明的人。

       因为本杰明的人生之中,曾经温暖过他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

       “总体上还是更喜欢本杰明在前期的片段吧!

       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人与事:

       善良的养母一家,哈利路亚的黑人神父?跟猩猩玩耍的猴子先生,弹钢琴的优雅老奶奶,迈克船长大概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了,真性情不拘小节,看着他跟了船长我都想登船游海漂泊流浪,可惜没生在大航海时代,以及游泳健女,也很强很罗曼蒂克,对了差点忘了刚开始的造钟人,这也是一个很奇妙的设定。

       真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生,逆生长的设定也引出无数发人深省的话语金句,很有意思。

       不过后面和黛西的在一起,个人观感略显枯燥,可能也是我没看懂。也不理解为啥又出走了,那段著名的“我希望”云云很真挚很打动人没错,但是真的突兀!

       不过那个被闪电劈了七次的人倒又是另一番风趣!”

       “喜欢本杰明和间谍夫人的那一段,尽管有违道德,但是那一段在个人看来,才更像是一场浪漫的邂逅。

       反倒是和黛西之间,更简单和平凡。”

       “喜欢迈克船长,老实说,这个角色真的太有味道了,他如果放在国内古代,更像是一个江湖浪子!”

       “本杰明·巴顿的一生之中,竟然能遇到那么多有意思的人,感觉精彩的不是本杰明的人生,而是他人生之中遇到的那些人,他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才是最令人喜欢的!”

       “有人说看到本杰明变成Baby在女主角怀中死去那一幕时哭了……其实我个人觉得全片最叫人感动的是他那位黑人养母!自始至终对他视如己出,在他第一次被人带走差点儿走丢、自己很晚才摸黑回到家时,养母那满是担忧、责怪和总算安心的戏,真的很棒!我是那里最感动!

       本杰明站起来那段有点搞笑,虽然很艰难、对他的生命而言意义非凡……但片中诸位都以为真是上帝赐予他力量才让他站起来吧?……然后那位教父还是牧师?却突然倒下了……晕!

       我觉得影片表现上,我最喜欢女主角出车祸的故事线索。

       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没有那些意外,女主角就不会出车祸,就没有后来的故事,男主角是不是很感谢那场车祸呢?

       最美好的部分是两个人终于可以在一起生活、眼中只有对方的那段。然后我想说女主角的舞姿、气质和美好一切才是我的最爱!

       里面也出现过很多的小人物,意外的是没有让观众混淆视听,反而也都是很特别的存在呢!”

       当然,随着电影的热度越来越高,一些奇奇怪怪的解读也开始出现。

       比如有人对所谓的七次被雷劈,嗤之以鼻。

       “《本杰明·巴顿奇事》反方向的人生,另类版的化蝶!”

       这个标题就很奇葩了,什么鬼就另类版的化蝶?

       但是偏偏人家的解读还能自圆其说。:

       “最近发现很多人都在讨论被雷劈了七次不死的男人,遭雷击,哪个是第一次,哪个是第二次……有意义吗?大家关心的是七次,到最后,七次也不关心了,只关心这个人为什么还活着,最后到底死了没有……

       然后又问为什么要将电击的故事引入到本片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的,首先,老太太黛西昏昏沉沉,断断续续讲着与本杰明的故事,通过明信片和日记……

       那么问题来了,七次电击,为什么不一次讲完?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类比!

       电击,也可以理解为上天(精灵或者神明)与人的非物质的对接,一种神与人交际!所以那个人才不会死……

       同样,老太太每次听到本杰明的消息,在这些回忆中,她延续着生命!所有关于本杰明的信息就像一次电击,让老人恢复神智……

       还记得不?听日记的过程之中,期间有几次找大夫,老人几乎死过去了!

       那么这就需要电击了!

       所以我这里有一个大胆的推测,那蜂鸟就是大自然的精灵,上天的使者,也就是本杰明,有这样一个细节:本杰明像水中扔了一个救生圈,这时候飞来一只蜂鸟。

       蜂鸟与本杰明对视几秒,冲上云霄,之后,本杰明说他从未在见过蜂鸟,但他其实也没有在去远海。

       那个救生圈是一个o,注意代表蜂鸟的无穷尽的符号是∞,说明此时本杰明与蜂鸟合而为一了,化为永恒,也就是上天的精灵。

       蜂鸟什么时候再次出现的?

       片尾,窗外的蜂鸟!注意此时又说了一句晚安,本杰明,之后死去!

       爱的永恒!黛西与本杰明在另一个世界相聚,所以这是另类版的化蝶,不同的是,本杰明是化作了蜂鸟,另外,船长问,数字8的含义,本杰明说出的:无穷尽!

       假如我们一定要探讨为什么电击少一次,那我问你,是不是信中有几页被撕掉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总有秘密不能敞开心扉的,包括对自己的爱人:天知地知我知而你不知!这就相当于对老太太的电击少了一次!

       不要说是笔者胡说八道,本杰明在神父的施法下站起来了,然后神父自己凉凉了,所以这也是神迹,神迹嘛,能解释的就不叫神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