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莱看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储君之姿,乃父之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问题反馈|


       数日之后,大朝会。

       在决断了一些已经议定的国家民生大事后,都察院左都御史萧维祯忽然出列,“微臣有奏!”

       朱祁玉嗯了声,“奏。”

       萧维祯道:“兵部主事钱誉,几日前擢升为兵部郎中,原兵部郎中唐庆,反而降为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敢问吏部,此事合乎规矩乎?”

       这是发难了。

       这才刚入夏,去年的考功早过了,今年的考功未到,钱誉升郎中,也可以,但唐庆作为兵部郎中,无故降职,你得有个说辞。

       吏部尚书王翱出列,“此事由兵部尚书杭敏奏请,经吏部考核,由内阁初定,最后交由乾清殿御批,合乎流程,萧都御史莫要无事生非。”

       众臣一听这话,揣摩出意味了。

       七卿的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都是朝堂顶级大老,平日里哪怕因为政见不合,也会彼此留面子,结果萧维祯出来剑指吏部,而王翱也毫不留情的还击。

       很反常。

       今天怕是要有一场官场厮杀了。

       朱祁玉没吱声。

       看了一眼坐在下面一阶上的朱见济,朱见济微微颔首,终于等来了。

       杭敏送了五十万两到东宫。

       三十万两是卖田产和房产的钱。

       二十万两是钱誉送的买官的钱。

       之后,钱誉升兵部郎中,唐庆贬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

       也不吱声。

       继续看他们表演。

       果不其然,萧维祯和王翱一阵唇枪舌剑后,很快就引出了杭敏的责任,然后萧维祯又含沙射影的说,兵部尚书杭敏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缘故,正在各方筹钱,此举是很可能利用兵部的人事谋利,当中是否有权钱交易,请陛下彻查。

       朱祁玉咳嗽一声,看向儿子。

       太子十五岁了。

       应该在朝堂上多练练。

       朱见济知道便宜老爹的心思,也不怯场,起身阴沉着脸对众臣道:“关于兵部尚书杭敏涉嫌收受钱财,为钱誉运作官职一事,孤会令锦衣卫彻查,传孤旨意,朱马儿——咳咳,朱骧,将钱誉押入诏狱,如有需要,可请兵部尚书杭敏及吏部相关人员到诏狱配合调查。”

       朱骧立即领旨。

       众臣齐呼殿下圣明。

       这个操作确实无可挑剔,正常流程都这样,总不能事情还没个明白,就把正二品的兵部尚书押入诏狱审问吧。

       只要钱誉那边一招,杭敏怎么都跑不掉。

       而吏部估计也有人要遭。

       朱见济重新坐下。

       朱祁玉道:“退朝罢,七卿和锦衣卫都指挥使卢忠留下至乾清殿议论事。”

       退朝。

       乾清殿,朱祁玉依然没吱声,将事情全权交给朱见济。

       朱见济笑眯眯的看着工部尚书江渊,道:“江尚书,孤这几年发现归辖于工部的军器监属于冗余部门,里面人事多为闲置,工部可有想法?”

       七卿一听,心里暗暗腹诽。

       冗余?

       从景泰五年起,太子殿下你和军器监之间就勾勾搭搭。

       搞了个火铳出来。

       这几年又往军器监投了不少钱,军器监在城南的工坊,就没消停过,也不知道军器监在搞什么名堂,派人去查,都被朱骧的拱照所锦衣卫缇骑所给拦住了。

       哪里冗余了。

       不过殿下此刻说起这事,是想裁撤军器监,然后重新立个类似部门,划归东宫?

       此事怕是有点蹊跷。

       江渊不敢怠慢,出列道:“军器监人员并不多,且为工部储存大量人才,又有监管工部诸项事宜的权责,臣以为,军器监并不算闲置部门。”

       哪能让太子如愿。

       况且工部多一个部门,意味着工部权力多一分。

       朱见济:“哦?”

       顿了一下,道:“监管工部诸项事宜,军器监那边基本上形同虚设,关于军器监的处置,诸位卿家再想想罢。”

       王翱退了回去。

       萧维祯又站了出来,道:“还请陛下和殿下加快对钱誉的审讯。”

       朱祁玉没吱声。

       朱见济也不吱声。

       萧维祯有点尴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才升任礼部尚书不久的姚夔,忽然想起什么,出列道:“微臣也以为,军器监名存实亡,但为东宫行诸事,可从工部裁撤出来,划入东宫詹事府。”

       众人愕然。

       不过都是人精,很快猜到了姚夔的意思,也明白了太子殿下和陛下的意图。

       众人齐齐看向江渊。

       看你工部的了。

       江渊心思电转,军器监对工部确实可有无无,但要是能因此而打压杭氏外戚,同时给唐氏外戚助势,到时候唐氏外戚和太子殿下争个你死我活,陛下和太子哪还有精力和咱们君臣相斗。

       关键是杭敏在兵部争权,而且成绩斐然,刘珝有些压不住了,如此长期下去,兵权就会和皇权合二为一。

       能把杭敏从兵部弄走,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划算。

       江渊再度出列,“臣附议。”

       其余七卿纷纷附议。

       朱见济呵呵乐了,“那就依众位卿家所言,军器监从工部拆分出来,归属东宫詹事府,改军器监为东宫军研院,拟将兵部尚书杭敏调任东宫军研院院令,从三品,何如?”

       这可是你们求我的啊。

       我就勉为其难了。

       七卿大感意外,这就把杭敏从兵部调走了?

       就一个军器监的代价?

       不可思议。

       众臣急忙恭颂太子殿下英明,深恐陛下出来反对。

       朱见济却不急,继续道:“不过孤在东宫军研院诸多项目,需要大量的制造钢铁和火药,工部和兵部,可愿配合一二?”

       众臣心里雪亮。

       就说嘛,区区一个军器监,哪能让太子和陛下如此巨大的让步。

       感情在这里埋伏着。

       江渊和刘珝思索片刻,江渊率先出列,道:“东宫者,国之根本也,太子殿下要办的事,当举国而为之,臣以为,东宫军研院应拥有对钢铁矿石的自主开采、收归权。”

       就军器监那点规模,能需要多少钢铁矿石。

       兵部尚书刘珝出列,“火药也应如此。”

       朱见济哟嚯一声。

       两个老狐狸啊。

       让老子自己开采、收归,老子哪来的钱。

       不行。

       这钱得从国库出!

       咳嗽一声,“此举不妥,钢铁和火药是国家战略物资,东宫军研院不宜越过这条红线,还是如此拟定:今后东宫军研院需要的钢铁和火药,依然由工部和兵部划拨,但两部不得就划拨的量加以掣肘,东宫军研院但有需求,两部必须批准。”

       江渊和刘珝面面相觑。

       其余大臣也有点懵逼。

       转念一想。

       只要陛下不争夺兵权,钢铁和火药给他们又如何,大不了就是把东宫幼军打造成神机营。

       而且东宫幼军最多一个卫。

       此事可行。

       于是此事盖棺定论。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见此事议定,上前道:“陛下,锦衣卫私下秘密查核过,兵部尚书杭敏和钱誉之间确实有私下苟合之交。”

       杭敏也立即出列,“臣领罪。”

       朱祁玉大袖一挥,“传朕旨意,军器监改出工部,由东宫詹事府辖领,改名东宫军研院,杭敏调任东宫军研院院令,从三品。”

       心里高兴得打地翻滚。

       儿子不错。

       今天和大臣的交锋,已有帝风。

       深谙为君之道。

       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倚靠权力硬来,所以选择了和文官集团进行利益交换,关键是儿子比自己高明,摆明了告诉文官集团,要调走杭敏可以,你们得求着我来接受你们的利益交换。

       而不像自己当年,为了给儿子成立幼军,先让步。

       很被动。

       儿子今天是完全占据了主动!

       有太子之姿!

       关键是那些个七卿,还以为他们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得到了军器监,又拿到了不限量的钢铁和火药供应,儿子才是最大赢家。

       不限量的钢铁和火药,由国库提供,这可不是几十万两那么简单。

       完全超过了之前只要军器监的预期。

       属于意外惊喜了。

       七卿就是群傻逼!

       而此时七卿心里虽然也震惊于太子殿下的为君之道,但他们更是万般高兴,只一个军器监和钢铁、火药,就让陛下再无法染指兵权。

       划算。

       陛下和太子就个对傻逼!

       皆大欢喜,散场。

       朱祁玉满脸笑意的拍了拍儿子肩膀,笑道:“你看见没,七卿走的时候,那个高兴,不明真相的还以为他们捡大便宜了。”

       朱见济撇嘴道了句可不是捡了大便宜么,他们还抱着兵权在手呐。

       对旁边的杭敏说道:“舅父,军研院就交给你了,不过有言在先,你负责管理军研院,涉及技术方面的事情,一定要听施辛等人的意见。”

       杭敏只是高管。

       技术方面,依然得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杭敏笑道:“微臣遵旨。”

       刚才奉朱祁玉旨意出去了一趟的兴安走进来,行礼后,将手中的房契交给朱祁玉过目后,旋即递给杭敏。

       杭敏一头雾水。

       朱祁玉笑道:“你父子的心意,朕领了,但我大明堂堂高阳伯,怎么能连座府邸都没有,别人还真以为朕想换储呐,这座府邸是叛臣许彬的,景泰十年收归内承运库,一直空置,赐给高阳伯罢。”

       杭敏还想说什么。

       朱见济道:“收着罢,咱家既然可以同患难,自然也要共富贵。”

       杭敏笑道:“微臣却之不恭,谢陛下和殿下恩赐。”

       朱见济收敛笑意,“军研院那边,目前正在大量招募人手,舅父尽快走马上任,具体要做什么事,和施辛交接,我只有一个要求:军研院要成为一个绝对安全、保密的军事禁地!”

       杭敏领旨,告退。

       朱见济对卢忠道:“诏狱的犯人是不很容易意外暴毙?”

       卢忠心里吓了一跳。

       旋即明白过来,遂看向朱祁玉。

       朱祁玉微微颔首,“太子旨意,就是朕的旨意!”

       卢忠没眼力见啊。

       你看人朱骧多会来事。

       卢忠:“微臣这便去差办。”

       诏狱里确实很容易死人。

       所以钱誉会死。

       不死,他找杭敏用钱买官的事情万一暴露出来,太子殿下就得退还二十万两,而且这事还很容易被人当做把柄。

       朱祁玉笑眯眯的坐回去,“兔崽子,够狠啊!”

       比老子狠多了。

       朱见济呵呵,毫不留情的讽刺道:“钱誉咎由自取。你以为谁都像你那么仁厚?不看看你之前的仁厚换来了什么,老朱,说句实在的,如果正统十四年我在你那个位置,堡宗连活着回到京畿都不可能!”

       朱祁玉略有尴尬。

       滴咕了一句结果还不是一样?

       咳嗽一声,对兴安道:“宣安丘侯唐兴。”

       朱见济略有不信,“真能让你老丈人唐兴吐出五千亩的良田来,怕是不可能吧,再说了,唐兴在城南能有五千亩?”

       朱祁玉笑道:“当然没有,也就一千多亩,让他带个头而已,这样那些勋贵才会同意把附近的那些田地送给你。”

       是送,不是买。

       现在两父子都是穷人一个,买五千亩田?

       五大五万两!

       舍不得这钱。

       有皇权可以利用,为啥要自掏腰包?

       唐兴匆匆来到东暖阁,听朱祁玉一阵天花乱坠的吹捧,又说什么杭敏行事不检,已从兵部调任军研院,又重新将唐盛擢升为兵部郎中,唐卿家在五军都督府也是肱骨武将,今后朕就要多仰仗唐卿家了。

       迷魂烟吹得唐兴一愣一愣的。

       弱弱的道:“陛下,有什么事,你就说?”

       朱祁玉哈哈一笑,“东宫的军研院,需要一块田地,朕记得之前在城南赏赐了你一千亩良田,要不,你看……”

       唐兴心里一咯噔。

       卧槽,要田!

       还是硬要,也没打算拿点什么东西来换?

       而且还是给东宫。

       陛下你看我唐氏外戚和东宫熟么?

       正想着拒绝。

       不料朱见济笑眯眯的说了句:“如今唐氏外戚,一都督,一侍郎,还有个剑指兵部尚书的郎中,外人都说唐氏外戚有意要拥护福王争储,孤是不信的!”

       朱祁玉立即附和了一句,“朕也不信。”

       唐兴吓了一大跳,急忙道:“殿下英明,微臣绝无不二之心。”

       又诚恳的道:“既然是军研院有需求,微臣必定全力配合,不过城南良田都是好土地,拿来修建工坊,着实可惜啊。”

       朱祁玉一想也是,看向朱见济,“要不换一块?”

       朱见济哦了声,面无表情,“可惜吗?”

       唐兴又吓了一跳,哪敢再多说什么,立即道:“微臣这便回去,着人将一千亩地的田契送到东宫。”

       朱见济嗯了声。

       唐兴走后,朱祁玉道:“有什么想法?”

       朱见济道:“五千亩地还是要的,不过唐兴说的没错,五千亩良田建工坊,确实浪费,这样罢,五千亩良田先拿到手,我还有用处。孙丛文去了泉州,准备再下一次西洋,我写封信过去,叮嘱他派几艘船去南洋吕宋岛。”

       吕宋岛有个东西。

       番薯!

       只要把番薯带回国来,影响无比巨大。

       城南的五千亩良田,可以用来做实验田,建立一个农业改革部,只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才能让大明人口上去。

       封建时代,人口才是真正的王道!

       但军研院确实需要大量地盘子来拉起设施。

       想了想,对朱祁玉道:“在房山那边,靠山的地方,划拨一万亩的面积,给东宫军研院罢,先让工部那边,修一条官道出来。”

       交通必须先解决,要不然钢铁和火药怎么运过去。

       枪支弹药也要运出来。

       朱祁玉嗯了声。

       朱见济深呼吸一口气,“没钱啊……”

       很多想法,都因为没钱而无法施行,如果大明有大宋那么富裕,朱见济早从朱祁玉手上拿过大权,走上工业改革的道路。

       朱祁玉也谈了一口气,“没钱啊……”

       朱见济无语。

       我又没编你的钱,哭穷个甚。

       道:“我走了。”

       军器监要搬迁,涉及的事情一大堆,得赶紧让杭敏和施辛准备,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办最大的事情——主要是炼钢坊和耐火砖生产工坊。

       尤其炼钢坊,设备要多一些。

       ……

       ……

       因为东宫军研院搬迁,各大项目都暂时停了下来,搬迁事宜由杭敏负责全局,施辛则负责重点项目的清点和细节工作。

       折腾了三个月,直到景泰十五年秋,东宫军研院才在房山附近重新运作起来。

       因为和文官集团达成了利益交换。

       工部甚至很主动的帮忙修了官道。

       景泰十五年秋,钢铁和火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军研院的厂区。

       同时,幼军成功扩军到一个卫的兵力。

       指挥使王越。

       陈七、赵二、李九升任指挥。

       这一次只扩军,购买了对应数量的盔甲和刀剑,没买战马。

       所以耗资不大。

       同时,随着房山的东宫军研院重新运作,东宫幼军每个月抽调五百人轮值,负责军研院的安防和保密工作。

       景泰十五年,就这么无风无浪的过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18A+
默认贵族金护眼绿羊皮纸可爱粉夜间